最近,一組新的網絡詞匯充斥了各大評論區,沖刷了朋友圈,這個“藍瘦香菇”讓我很懵逼,它究竟是個什么鬼,為什么一夜之間迅速霸占社會化媒體,成了網絡熱詞新寵兒。
求助了度娘之后,對這個詞有了一點了解。原來這個詞源自一段廣西南寧小伙的視頻,因為失戀,小伙錄了一段視頻,表達自己的傷心之意。因為說話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音譯后就有了如下的表達:“藍瘦(難受),香菇(想哭),本來今顛(天)高高興興,泥(你)為什莫(么)要說這種話?藍瘦(難受),香菇(想哭)在這里。第一翅(次)為一個女孩屎(是)這么香菇(想哭),藍瘦(難受)。泥(你)為什莫(么)要說射(這)種話,丟我一個人在這里。”這段普通話真是太喜感,真是“清新脫俗”,網友們看了不覺得難受,反而當成了爆笑視頻廣為流傳。
其實看來,這樣一段當做茶余飯后小料的笑點視頻,卻讓“藍瘦香菇”引爆了整個社會化媒體,它究竟是如何引爆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傳播路徑:
10月5日前后,此段視頻在QQ空間引發關注,之后在百度貼吧引起討論,但傳播范圍有限,這個階段也僅僅是局部討論。
10月8日開始,秒拍網紅發布了該視頻,獲近3萬贊,1萬粉絲進行轉發,2萬評論。該網紅將“藍瘦香菇”作為傳播關鍵點,將引爆元素擴大化,讓熱詞進入了更為開放、傳播力更強的微博平臺。
10月9日,微博上開始大量發酵,秒拍視頻、小咖秀為主要形式的“藍瘦香菇”模仿視頻大量傳播,同時,相關的表情包、其他方言演繹、句型造句等二次創作也陸續出現,話題成為熱點,持續傳播。
10月10日,話題熱點進入傳播引爆期,兩位明星林更新和穎兒引用“藍瘦香菇”發布微博,迅速將事件傳播擴大化,同時網絡媒體相關報道陸續出現,使得公眾人物對網絡流行語的接納,讓熱詞無形之中又貼上了一層信任的標簽。一時間,“藍瘦香菇”廣為流傳。
之后,該詞在微信朋友圈火速刷屏。三只松鼠、維達、純生啤酒、必勝客等各大品牌紛紛借勢“藍瘦香菇”,該詞傳播達到高潮。
眾觀傳播路徑,我們可以看到網絡熱詞走紅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大眾容易對能產生個人優越感和新奇事件產生群體心理和從眾心理
大多數情況下,受眾對于某種相同的刺激,或心理反應是具有普遍性的。失戀這個事件非常普遍,而激烈競爭和背負生活壓力的網民往往對這類事件容易引起關注,從某種角度講,更容易讓網友在這位小伙身上找到自信和壓力發泄的窗口,再加上一眾自認為普通話說的標準的人對說不標準的鄉下人有種相對的優越感,就將本來傷感的一件事發酵成了笑資。我們應該知道,拿別人的缺點開玩笑,實則是不道德的行為,但當群體逐漸形成以此為樂的氛圍,幾乎所有人都不會認為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了。隨著事件的延伸,更多的人想更深入了解事件的獵奇心理,讓事件在大眾好奇心的驅使下被裹挾進這場網絡傳播。最后,從眾心理讓更多的人跟風,見別人用,自己也用,逐漸的,事件開始擴大化,影響也更全面化。
2、參與網絡熱點傳播,可以滿足我們與社會發生關聯的需求
互聯網的出現,加深了我們與社會的聯系。而網絡熱詞作為一種新興語言,其強烈的時代感和時尚型能讓使用者彰顯個人色彩。同時,又能體現個人和其他人的連接需求,只有和別人產生共鳴,才能消除孤獨。這也是很多網絡熱詞能廣泛傳播的基本原因。
3、網紅等企業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的熱點跟隨和二次發酵讓事件進行升級
我們能夠看到,每當熱點信息一出,各大企業和網紅、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傳播知名度,都會紛紛借勢,或進行內容二次生產,或簡單造句,以獲取市場關注,成本低,但收益較高。而當這些能影響一定大眾群體的小眾開始關注及內容生產時,事件必會進行升級。
這樣看來,每個熱點成為熱點也是事出有因的。大眾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和傳播學都會成為熱點發酵的必然原因。而在互聯網時代,在全媒體傳播機制和社會化媒體傳播的無限制彌散下,以用戶為傳播基點,集人際傳播、群際傳播擴大到圈層傳播,事件就會加速擴散,形成瞬間井噴,這就是“藍瘦香菇”能夠大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