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說讀了一半,感覺講了一個百萬富翁之所以能成為百萬富翁,主要靠省錢的道理,我個人看到一半的時候,也有些許這樣的感覺,但是書中所說的,卻不止于此。
對于這樣一本書,我總體的感覺是,作者的寫作方法太過生硬,作者像一個學究一般,列舉了大量的事例,做了數據統計,卻缺乏點破天機的撼天一指,雖然說有所引導,但是與國內的雞湯文不同,作者通過陳列事實,將思考這一環節交給讀者,而不是自己說出答案。可惜對于很多讀者來說,讀到一半,怕是就要合上這本書了,很難有耐心去真正體會書中預示的道理。
書中講的百萬富翁,其實是Millionaire,這是一個美國式的老語言,因為以前美刀很值錢,也很難賺,100萬美元基本上現在也是700萬人民幣了,相當于國內的千萬富翁。而當今所謂的百萬富翁并不是以100萬美元為分界線的,而是泛指非常多錢的人,甚至包括千萬富翁以上,這是一個文化大前提。
那么百萬富翁在作者眼里有兩種分類,一種是消費型的,一種是投資型的,這兩種人的主要經濟來源,相當于前一種以主動收入為主,靠職業及工作帶來的高額收入支撐自己的生活,而后一種以被動收入為主,靠投資及理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當然,這不代表前一種人沒有投資,和后一種人沒有工作。
這兩種人的區別呢,詳細的我下面會列一個表格,通過這個表格你可以看出作者對兩種人統計結果的對比。
這樣的結果說明什么呢?我覺得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解釋。
1、一種人活面子,一種人活里子。
活面子的人,習慣性用品牌和外在條件來維持自己的自信,比如說,我很高、我很帥、我很有錢、我用的是愛馬仕、我開的是奔馳等等。
而活里子的人呢,不需要任何東西來證明自己,只要自己活著,就挺好的,挺開心的,挺自信的,相對比較自我,不需要外力、外界、外物來證明自己好與不好。
2、活面子的人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左右,活里子的人不容易被外界影響。
作者沒這么說,但是舉了消費的例子。
活面子的人,容易受到品牌廣告的影響,比如用什么什么樣的首飾,就很高端了,比如開奔馳車彰顯身份,比如戴江詩丹頓手表是富人的標志,穿阿瑪尼定制西裝是成功的象征。
活里子的人,怎么舒服怎么來:豐田車故障率比奔馳低,價格又便宜好開維護成本還低,買個皮卡又實用,就這個了;機械表沒有石英表準確,功能也沒電子表多,戴個電子戶外表,這不挺好的么,比如卡西歐的G-SHOCK、松拓的Ambit、GARMIN的fenix,都已經是相當不錯的表了;大別墅成本又高還有房產稅,劃不來,怎么開心怎么住了,空那么多房間也沒啥用。
這里舉一個例子: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有人問他,羅老師,你都這么有錢了,為什么整天穿一身運動服呢,不買一身像樣點的好衣服。他們的CEO脫不花就和那個人說,你不懂你們羅老師,別人有錢了是為了穿名牌衣服,而他有錢了是為了想穿啥穿啥你們還不敢說。
3、從上面羅輯思維的那個例子說:活面子的人為品牌代言,活里子的人為自己代言。
活面子的人,對自己不夠自信,總想通過品牌來證明自己足夠有錢或與眾不同;
活里子的人,對自己足夠自信,不會輕易為品牌的溢價買單,什么好用用什么,什么實惠用什么,不買貴的,只買對的。對于普通人來說,他們用的其實都是挺貴的好東西,但對于消費型百萬富翁來說真是太節儉了。
4、活面子的人消費高,也活得累;活里子的人欲望低,也活得輕松。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實際上,書中也舉了大量的例子,活面子的因為欲望高、消費高,反而小費給的少,捐款也少,容易對自己比較浪費,對別人比較吝嗇。
而活里子的人,由于不被高消費左右,欲望也不高,所有可以有大量的金錢回饋社會,比如感恩別人的服務給小費,為社會捐款。
比爾蓋茨、巴菲特、扎克伯格都是比較典型的后者。
5、活面子的人出身一般較低;活里子的人一般出身較好。
活面子的人,由于窮慣了,所以特別想用金錢和奢侈品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能力;
活里子的人不需要這樣做,因為家里都是中產,一直比較富足,沒那么多好證明的,活好自己就完了。
6、活面子的人比較難成為富翁;活里子的人容易成為富翁。
因為顧忌面子,消費高,不容易有錢做投資,收入越高消費越高,上去了就下不來,所以要成為富翁,就必須收入特別高才行,這樣的職業本身就非常少,所以有點裝富的感覺。
活里子的人,什么職業都有,因為量入為出生活滿足,有大量的錢進行投資,因此只要收入不低,投資合理,就會很容易在40-50歲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并不需要特別高收入的職業。
所以,看完這本書的結果就是,要么你增加收入,不斷開源,維持原來的狀態,要么你改變自己的看法,無論收入高低都能活得自在些,還很容易成為百萬富翁。
當然,最后,在中國,前一種人嚴重偏多,大家都窮慣了,新崛起的社會么,都是暴發戶心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