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溫馨的記憶,或者說生活中的小事件,幾十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間,從來都不曾忘記。
那是我上初中的時候,中午放學后碰巧看到了趕集回來的母親,于是娘倆一起回家。一到家里,母親便大聲喊著我的乳名,同時打開趕集用的黃布包:“快過來看看,娘給你買什么了!”我走到近前,只見母親從包里掏出一個牛皮紙袋,又打開紙袋從里面抽出一件東西,扁扁的黃黃的。哇!是一個筆記本。鵝黃色的塑料封皮,上面印著一只大熊貓和幾枝翠綠的竹子。好可愛的大熊貓,好溫暖的顏色,太漂亮了!在我們班里,只有幾個同學家境條件好些才有這樣的筆記本,對我來說這簡直就是一件奢侈品,是我做夢都想要的。我拿起筆記本,翻來覆去看了又看,最后把筆記本捂在胸口上。那種興奮,不亞于當下拿到一部最新版的iphone手機,用“愛不釋手”這個詞語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高興勁過后,我很快冷靜下來。這筆記本可是很貴的,母親哪來的錢呢?母親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一邊擦著臉上的汗水一邊笑著說:“我賣了幾十個雞蛋,買完這個本子還剩下錢呢。”看上去母親比我還高興,好像是別人送她一件禮物似的。我心里一沉,這個小小的筆記本可是花去了全家人一個月的柴米油鹽錢啊,母親可真舍得買。在那個年代,莊稼人手里哪有閑錢啊,平時的開銷全靠養幾只母雞攢幾個雞蛋,拿到集上買了,再換點咸鹽和醬油醋回來,勉強維持生計。當時農村流傳著“母雞屁股是銀行”的說法,那是對農民艱難生活的自我調侃,飽含著辛酸和淚水,個中滋味,沒經歷過那個年代、沒生活在農村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母親似乎看出我心里在想什么,輕聲說道:“沒事,上個月還省下了幾塊錢呢,緊巴著點夠用的。”說完這些,母親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只要你好上學習,這錢就花得值。”還拉起我的手,緊緊握住,眼里滿是叮嚀和期望:“可得用功啊。”
那個筆記本我一直不舍得用,直到上高中的時候才拿出來,在上面記錄一些公式、定理等比較重要的課業內容。之后的日子里,那個筆記本一直珍藏在我身邊,它激勵著我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成了我的精神依托。
哦,那一片暖暖的鵝黃。
哦,那一份溫馨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