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吳國珍老師邀我和伙伴們五月時聊聊《教學勇氣》,有點意外,記得原先熟悉的于松平老師和時朝莉同學應該在前面分享的。但還是應了邀約,我喜歡把自己逼入這種“絕境”。清明又至,在這個乍暖還寒時分,我很容易陷入虛無。有人說“清明”日清潔明凈、萬物歌吟。如果找點事情做起來,或許會踏實一點,心安很多吧!
“梨花風起正清明,你在思念誰?”我想念那些在生命中存在又消失的每一個。內心世界總是在不知不覺間以罕見的深度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拔沂钦l?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教學勇氣》這本書于我有何意義?它將凝聚起怎樣的一股力量?我會和誰一起以怎樣的方式來分享我們的閱讀旅程?我不知道。三月應承的時候是決意和彩虹花整本書團隊的小伙伴一起讀這本書的。但繁雜的授課任務以及《如何共讀一本書》的“爛尾樓”事件讓我放棄了這個念頭。
“春分后15日……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睔v書上是這樣寫的,就清明這幾日來說,正午的陽光,給人一種夏日的錯覺;而晚上的涼意,仍要厚厚的被褥才能抵御。在朋友圈和幾個群發了招募,陸續進來四十多個人。心里甚是歡喜,好像團隊組建也不是太難呀!但歷經兩晚共讀后,團隊成員剩下了28名。除卻一名同學幡然自省主動退群,其余都因旁觀被我毫不留情地請出了。退群的友人感慨地說“抱歉!讓您看到一個真實的我:渴求總是很多,能把握住的卻是很少。感謝有您!”
省思自身,我又何嘗不是如此。一直覺得作為教師的自己還不夠優秀與專業,曾經加過很多相關的教學群,也主動加起很多教學領域的專家達人。近些年,卻更愿意做減法了。不管是人際交往,還是項目學習,比起向外拓展, 現在的我更愿意聚焦自身。帕爾默在教學勇氣里說: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站在個人與公眾相遇之處,就像徒步穿行在高速公路上,處理川流不息轟鳴而過的交通車輛,在百川交匯處“編織聯系之網”。當我們試圖把自己及學科與學生相聯系時,我們會使得我們自己,還有學科,都容易受到漠視、評判、嘲諷的傷害。
誰說不是呢?想起2010年初一度喧囂的組建班級圖書角事件,事件中的當事教師委屈莫名“我為了推動班級小孩讀書錯了嗎?”又想起組織孩子晨跑時遭遇“安管辦主任”的勸誡:安全重于泰山!萬一哪個小孩出了問題誰擔得起?還想起開學前夕自以為深交的在中學任教的友人發來短信:你教某某班嗎?我同事的小孩還請你多照顧!我告訴她你很優秀,相信你能把他們帶得更好!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回上一句:我對自己并無信心。但對孩子們永遠相信。
我勒個去!隨時奉獻一顆真心給別人是愚蠢的,然而也只是事后諸葛罷了,這位好友的友人給我挖了一個巨坑。而我不知道那時候的自己為什么那么聽話那么不懂拒絕。學校安排我接手這個看似風平浪靜的四年級新班。無法料想一夜間發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被拒絕,六十多人的班級差不多報名了二十來個,也有個別家長事后表白:我被一個女人擋在門口,不讓進來報名。這些善良又盲從的人啊!這些可憐又軟弱的人?。?/p>
六十四個人最終就是始作俑者未來報名,其余人陸續到達。而一顆破碎的心一個被傷害到的教師已經失去了她的心靈。始作俑者攜子離開這個學校只是“瞞天過?!钡恼行g,通過某種渠道,最終夙愿達成——轉到了平行某班。這位教師開始不斷抱怨,她越發暴躁,憋著一口氣的她在贏得孩子心的同時,卻在過著分離的生活。她不能認同刷題取得的戰績,卻把“大試卷”喚作“打怪獸”,鼓勵孩子們在課間“打怪升級”?!绑w驗是要冒險的?!迸翣柲f得沒錯。某日一個學生一次一次又一次調頭講話,她甩手就把書拍到了這個孩子的臉上。然后就是家長不依不饒,這個教師迎來了被停課被代課的日子,輾轉于一年級、四年級……
后來她的辦公桌放在了圖書館,因為美術教師的突然離職,她被要求代美術課。無數同事笑盈盈地用艷羨的語氣說:“你現在可舒服了呀!”她亦陪著淡淡一笑,然而只有我知道她內心的撕裂和痛楚?!爱攲ふ椅业淖陨碚J同和完整時,我找到的并不都是令人自豪的、光彩的東西”她全情投入到“彩虹花整本書閱讀課程”中,她想念從前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時光。沒有人要求,她認真地備課、做課件,再推翻,又重來。她不再抱怨老朋友給了一個爛攤子,她在這里慢慢療愈,逐漸找到為人師者的價值感。她被鄉村孩子們喜歡著,她被鄉村老師們愛戴著,她成了別人的“閱讀導師”。在這個三月,在河北省教育廳承辦的三地閱讀會議上,她甚至以“專家”的身份在一千多人的圍觀下上了一節閱讀公開課。
走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她驀然驚覺,危機就是轉機?!爱斘一叵肫鹣嘤鲇谀切┬纬珊徒沂疚业膫€性的事物的時刻,才知道發現自我有時是讓人尷尬的——但是它們也是真實的”“在教學方法和技巧背后,好的教學來源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完整?!焙沃^自身認同?書中說: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自身認同是使我成其為我的內力和外力運動著的交匯。何謂自身完整?帕爾默說:自身完整要求我識別那些所能整合到我的自我個性中的東西。是啊“每個人都必須學習怎樣去認識自己的心靈深處。”榮格的這句規訓倒是和帕爾默不謀而合。
故事果真是描述這種真實的最好方式。去和真誠的人彼此交換故事,去和認真的人互相啟迪。聆聽著“勇氣更新中心”群友們的一個又一個故事,他們深深感恩曾經遇到的那些大地良師。而我則用帕爾默的話分享:心靈引導是個相互的過程,不僅學生要遇上合適的導師,導師也要遇到合適的學生?!靶牟粏疚镂锊恢痢?,稻盛和夫也說過,我們的人生、社會和世界是由內心不斷思索描繪而形成的。“我們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獨特性,我們就能學到展示而非掩飾自我個性的技巧,優秀教學則從中產生”。在教育里面,人是目的本身,人永遠不能成為手段。我相信:生命本身,是一首優美的詩歌,一個動聽的故事,一個永久的傳奇。
梨花風起正清明,感恩有你!四月一起共讀《教學勇氣》的小伙伴,這靜靜的夜里有什么呢?在每個人的故事和回憶里秉燭夜游,我遇到了那些愛和溫暖。我們是講述故事的人,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張丹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我想說:親愛的,你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