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penser的第461篇文章
臨近年末,和隔壁公司副總聊起這一年的成績,難免聊到讓人糟心的KPI,大家一邊哀嘆這一年辛苦,一邊惆悵明天恐怕更慘。有人無意間提起升職名單里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90%的部門,升職的都不是那個能力最強的人。
特別是隔壁一個后勤部門,三個中層候選人,兩個北大畢業(yè)生被一個二本生吊打,北大的那兩個簡歷無可挑剔,能力也絕對無敵,可就是卡在升職路上,怎么也上不去。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個例。能力最強的人,往往做不了leader,反倒是那些看起來沒什么領(lǐng)導力的人,更容易突破職場天花板。
1
真正的領(lǐng)導者,懂得讓位
在職場,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里,最不顯山不露水的常常是職位最高的人,甚至經(jīng)常,你根本看不見領(lǐng)導人出現(xiàn)。如果一家公司的老板整天出現(xiàn)在電話會上,這家公司可能不會發(fā)展多好。
比如馬云,他一年最多會幫阿里做4個決定,這個舉動有個潛臺詞:別什么事都來煩我。這是馬云一直以來的領(lǐng)導風格,其實也是給很多從普通員工到管理層轉(zhuǎn)型的一個重要提示。
很多人專注于自身成長,卻忘了善用比你優(yōu)秀的人,才是領(lǐng)導者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你得學會讓別人替你完成任務,給他們機會找到工作上的滿足感。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明年計劃,他說打算辭職。我勸他經(jīng)濟不好,再想想。可他還是很堅定。其實,他這份工作的薪資待遇還可以,工作環(huán)境也不錯,也是自己喜歡的策劃類崗位。可就是老板太可怕,點對點盯著工作進度,好像和他在PK業(yè)績。
干了幾年,錢雖然不少,可就是一點沒有成就感,總有種上學時候被班主任盯梢的無奈。
于是,我突然明白了,其實員工離職,很多都不是錢的事兒。
有個著名的奧格爾維定律: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自己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們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一個團隊里,leader未必是那個最優(yōu)秀的人,卻總能吸引一群優(yōu)秀的人。他們活得低調(diào),卻總能做出厲害的成績。
2
真正的領(lǐng)導者,都懂得讓利
今年7月份,北大校長在畢業(yè)典禮上講了一個小故事:
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有一次,導師把一個工具箱帶到實驗室交給我,并告訴我這是用他自己的錢買的。我當時很奇怪,問他為什么不用研究經(jīng)費?他解釋說,這些工具在實驗室和家里都能用,用科研經(jīng)費購買的話,需要寫報告說明情況,很麻煩,還不如自己花錢買方便,反正也不貴。
他吃虧了嗎?
也許是的。但是,在制度的灰色地帶,他避免了可能的猜疑,也使大家更加了解他的為人和價值觀。
稻盛和夫曾經(jīng)提到過管理學上一個經(jīng)常被忽略的點:利他之心。利他最大的好處,其實是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
而在職場,很多人都輸在把人我利益對立這一點上。可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定懂得和別人分享利益。
這些年,很多人研究華為的成功經(jīng)驗,總有人把任正非的成功歸結(jié)為狼性。可他自己卻不這么覺得,他說過一句話:錢給到位了,不是人才也成人才了。
成功的狼性其實少不了一環(huán):分贓分得好。
據(jù)說,任正非還經(jīng)常跟員工說:你們買房子要大一點,以后房子除了要住,還要曬錢。
其實,領(lǐng)導力根本不是領(lǐng)導的事兒,而是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東西。在職場,人的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都不叫事兒。所以,把人做好真的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活得聰明的人大多不太計較。
用一點利益換得人心,怎么算都不吃虧。
3
真正的leader,三觀都不太正
我們家樓下有一條商業(yè)街,租金很高,所以各種小店的東家都是換來換去,只有一家新加坡餐廳活得時間特別長。
有一次,和店主聊天,說起他們家為什么生意這么好。
他跟我說,其實剛開始也不太順利,不過好在員工給力,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問題,哪些菜顧客有什么反饋,餐廳裝飾哪里看著奇怪。
老板笑稱,后廚經(jīng)常像打架一樣討論運營問題。
后來,我回想了一下,這家店確實不走尋常路。一般的新加坡餐廳都喜歡把自己搞成東南亞熱帶風,可他們家其實很歐式,菜品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卻很奇妙的混搭。
在羅振宇的公司,任何人,任何團隊,任何組織,都有一個自然傾向,就是形成一個既定之局:各個因素都是確定的,信息是明確的,高度規(guī)范化、結(jié)構(gòu)化的局面。
在這個局里面,大家都很舒服,很有安全感。它只有一個缺陷——沒有創(chuàng)造力,沒有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所以很多新事都干不成,這叫既定之局。
所謂做管理,就是和這個自然傾向斗爭,也就是打破舊局。
而要想做到這一點,一個人的三觀都不能太正,評判心不能太重。這恰恰是很多精英的短板。
人都有個毛病,總覺得自己怪不錯。隨著能力和閱歷的增長,會越來越固執(zhí)。可人都得活得清醒,你只有能夠打破舊認知,人生才能有突破。
經(jīng)常有人說,30歲是一個人的職場天花板。其實我不覺得,一個人最大的天花板,其實是從他不愿意再改變開始的。
我們這一代人,都很拼,特別是30歲前,用野蠻生長來形容也不為過。但30歲后,想要事業(yè)更上一層樓,只是努力還遠遠不夠。
每次和同事說起領(lǐng)導力,總有人來反駁我,我只想安安穩(wěn)穩(wěn)地做個team member。這種想法其實并沒有錯,可是這個世界對年輕人是很苛刻的,別人都已經(jīng)在跑了,你就算勻速前行,也是一天比一天落后。
所以,未必每個人都想做leader,但每個人都應該學學做leader的能力。學習和別人分享,和優(yōu)秀的人合作,既能守住自己的界限,也能聆聽不同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人生的主動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