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個節目,記錄農村留守家庭的故事。趙亮和妹妹一起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鄉下,父母為了生存在外地做小買賣,擺攤賣涼皮涼面,一年見不到幾面。十幾年下來,父母小有積蓄,和大多數在外打工掙錢的同鄉一樣回鄉下蓋了新房,并且把兒女接到城市自己身邊,那一年,趙亮十六歲,當留守兒童差不多十年。眉清目秀的帥小伙,是父母心中的驕傲和寄托。
如果故事到這里結束,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結局,然而鏡頭切換到了廣州市收容遣送站,工作人員介紹說帶著五百元離家出走的趙亮從婁底跑到廣州,很快就身無分文,流浪街頭。被好心人送了過來,二十三歲的他一看便與正常人不同,眼神呆滯。經過醫生治療,基本恢復了正常的樣子。遣送回婁底救助站,工作人員聯系上了他的父母,可是他們居然拒絕接他回家。
記者去了他家里,那是租住的房屋,矮小,擁擠,家里堆滿了各種物什,當記者說明來意,趙亮的母親承認救助站已經通知了他們,但是她不愿接他也不敢接他!因為曾經帥氣懂事的兒子不知從何時開始完全變得不可理喻,天天找父母要錢,手機換了好幾個,又被他摔壞,家里的電腦也被他砸了,甚至于拿不到錢還對父母動手!趙亮的母親告訴記者,兒子剛來城市沒多久,她就發覺他不愛說話了,性格變了,時間一長也覺得不對勁,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他得了憂郁癥!
剛開始還沒現在這么嚴重,但是父母忙于生計,很少陪伴他,特別是母親,好強而要面子,引以為豪的兒子變成這樣,讓她無比懊惱后悔離開家鄉來賺錢,同時也讓她在鄰居和攤位前后的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她對記者訴苦,每天一大早要起床,推一個多小時才能到攤位,那個位置還是她和別人打架才好不容易捍衛的,每碗涼面4元錢,辛辛苦苦攢些錢在老家起個房子,而兒子卻動不動就要錢,打游戲,完全不體諒父母的勞累。害得她包都不敢離身,一不小心,一天的血汗錢就被兒子拿去揮霍了。渾濁的淚水流過母親的臉龐,四十多歲的她顯得很蒼老,發泄完了以后,她一邊給記者看孩子小時候的照片,一邊答應去救助站接兒子。
趙亮站在窗口,看到父母他笑了,母親停住腳步眼淚嘩地一下流下來了,她忍不住朝兒子訴苦,罵他亂跑讓父母急,要他明白爹媽賺錢不易,過一會兒她又忍不住走進房間,拉扯著兒子的臟衣服,對記者說,"你看啊,衣服這么薄,手上這幾道印子就是他自己以前自殺用刀劃的呢!",她心疼地拉起兒子的手往外走。兒子告訴她醫生給他吃了藥,這段時間很穩定。
回到家里,已是午飯時間,兒子自己在門口炒了一碗蛋炒飯端進房間,坐在床邊吃起來。母親在另一個房間告訴記者,平常他們忙于小生意,兒子基本上一個人在家呆著,與人沒什么來往。記者又前去詢問趙亮的感受,趙亮說在農村時,有一次偷偷拿了小賣部的東西沒給錢,心里非常害怕,老怕人家找他還錢。那一年,他提心吊膽,天天想錢的事,父母不在身邊,他不敢讓爺爺奶奶知道,又沒有電話,沒辦法聯系上父母,更不敢去小賣部承認錯誤,怕被打,怕家里沒錢還,覺得自己變成一個壞人了。他又說父母現在把錢看得太重,隨便算一下都知道他們有錢,"沒錢怎么可以在老家徹房子呢?為什么不可以再買個手機給我?我媽也不看重我",說著說著,他的表情陰郁下來,顯得有些急躁。母親在旁邊苦笑,站在低矮潮濕的屋檐下,沒再說話。
在記者的幫助下,他們一家又到了醫院,專家說抑郁癥發展到后期,就會出現這些冷漠,自私,不顧他人感受的癥狀,其實是疾病的表現,除了藥物治療,家庭的關愛,陪伴都很重要。母親立馬表態以后讓老公多在家陪兒子,她一個人去做生意養家糊口。老實巴交的父親牽起兒子的手。專家開了藥交給他們,又叮囑母親,再忙也每天和兒子講講話,打消兒子心里母親根本不在乎他只在乎生意的心理。聽說兒子這些"沒良心"的行為都是疾病的進展引發,母親頓時答應了。"早知道讓兒女小時候離開父母有這么多的壞影響,當年我就不該出來。我賺錢養家最終不也是為他們嗎?"
鏡頭定格在他們一家三口離開醫院的背影上,趙亮久違地走在父母中間,被父母牽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