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播谷降雨、雨生百谷”,谷雨,在如煙春雨中悄然降臨。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過后,二十四番花信風就過去了。于是,谷雨的花信風“一候牡丹、二候荼、三候楝花”,作為年度花信風之總結,格外讓人留戀和難忘。
荼(tu)位列其中,她的詩情畫意,她的獨特秉性,尤其令人心生憐愛。
荼靡花圖片
“一年春事到荼靡,香雪紛紛又撲衣。盡把檀心好看取,與留春住莫教歸。”
荼,在中國古代曾被反復吟誦,宋代詩人任拙齋的這首《荼》即是代表。
荼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明代農學家王象晉編撰的《群芳譜》描繪道:“酴醾,一名獨步春,一名百宜枝杖,一名瓊綬帶,一名雪纓絡,一名沉香蜜友。藤身,灌生,青莖多刺,一穎三葉如品字形,面光綠,背翠色,多缺刻,花青跗紅萼,及開時變白帶淺碧,大朵千瓣,香微而清,盤作高架,二三月間爛漫可觀,盛開時折置書冊中,冬取插鬢猶有余香。本名荼,一種色黃似酒,故加酉字。”
山間荼靡開得正盛
由于開在暮春,荼還被人們賦予了另一種情感,被說成是傷感頹廢的花。“三春過后諸芳盡”,“一年春事到荼”,荼的盛開意味著春天的結束,感傷春光流逝、花季不再,希望“與留春住莫教歸”。因此,荼被認為是“末路之花”,代表韶華勝極、群芳凋謝之意。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寫道:湘云便抓起骰子來,一擲九個點,數去該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簽)出來,大家看時,上面是一枝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么講?”寶玉皺皺眉兒,忙將簽藏了,說:“咱們且喝酒吧。”
因為想著荼的負面情感,寶玉才在別人沒反應過來時趕快把簽藏了,連叫“喝酒喝酒”,把眾人的注意力岔開。而曹雪芹巧妙地運用這個情節,暗示賈府將盛極而衰、大觀園里的女孩們將以悲劇命運收場。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開到荼靡花事了”,出自宋代詩人王淇的詩《春暮游小園》:
一叢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靡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
當梅花零落,像卸去粉妝時,海棠花就開了,又宛若少女剛剛涂抹了新紅一般艷麗。等到荼開過,一季的花兒都開完了,這時又會有絲絲縷縷的天棘(藤蔓)爬過那莓墻。
等到荼蘼花兒開罷,春天就結束了。春去夏來,取代百花的是肥壯茂密的荊棘,一叢叢,一絲絲,爬上了長滿苔醉的院墻。花的交替更迭,構成色彩上由紅變白轉綠,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季節的變化,而詩人留連歲月、感嘆年華易逝的感傷情緒也隱隱體現出來了。
細品詩句,哪里有“韶華勝極、群芳凋謝” 之感嘆呢?分明是表達春天剛過、夏天就已來臨之勝景,突出大自然中鮮花和各類植物層出不窮、欣欣向榮之意。梅花落下,海棠會紅;海棠謝了,荼花開;荼開過,夏天到來。夏天又有各種各樣的花兒,石榴、荷花,秋天,還有菊花,冬天,還有蠟梅,哪里會“開到荼花事了”呢?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