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工智能的威脅,我們要有“君子”的氣度?

一、本能的恐慌

鴉片戰爭讓國人看到清政府的落后閉塞,相比之下,英國似乎就顯得先進開明得多。

可是,也許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同時期被稱為列強的英國,其實也干過不少如今看來愚蠢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1865年,英國國會正兒八經地通過一部法案,其中有一條款明確規定:

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由三個人駕駛,其中一人必須在車前50米以外作引導,還要手提紅旗不停搖晃開道并提醒路人,并且汽車的行駛速度不能超過時速4英里(時速6.4公里)。

這就是英國著名的《紅旗法案》,一百五十多年過去了,仍被后人嘲諷。

這奇葩的法案,正是由于人類對革命性新事物的不解和抵觸,以及馬車利益集團出于對被汽車取代的恐懼,從而炮制的產物。

人類面對新鮮事物,往往會出現本能的抵觸和抗拒,舊事物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對此的反抗尤為激烈,有時就算連智者都有可能會陷入這樣的本能恐慌中不能自拔。

面對在古希臘日漸流行的文字書寫,蘇格拉底就曾堅決反對過,因為他害怕人們寫字寫得多,會從此失去雄辯的口才。

元素周期律一經提出,門捷列夫就被當時的“權威們”諷刺,說這不是化學而是鬼怪和魔術。

發明天才愛迪生,為捍衛自己一手建立的直流電系統,對遠程輸電能效更高的交流電進行打壓。他用交流電制造電刑椅,用交流電電死一只大象來恐嚇大眾,并詆毀自己曾經的得力部下、交流電發明者特斯拉。

愛因斯坦剛發表相對論時,一個好心的朋友告訴他,有人打算出版一本書,內容是集結一萬個反對相對論的人的言論。

如今,人工智能“阿法狗”已經徹底地打敗人類最高明的圍棋手,同時人工智能正在往各行各業大規模地滲透,人類對AI人工智能也漸漸地生出了這種本能的恐慌。


二、陣痛中的疑問

2017年7月,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云語出驚人: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年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后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三十年后找不到工作!”這言論似乎聳人聽聞。然而事實上,在人工智能逐漸進步的今天,人們擔心的并不是三十年后能否找到工作,而是明天自己的工作能不能保得住。

汽車司機擔心無人駕駛的車輛會替代他們;

富士康的無人工廠也正在運作,流水線上的都是那些不會出錯、可以日夜加班不會抱怨同時不要薪水的機器人;

馬云的無人超市更是在實踐他自己說的話,超市中沒有一個售貨員和收銀員,顧客掃碼入店,想要什么直接拿,最后只要走過兩道“結算門”,你就完成了付款。

對于司機、流水線工人和售貨員等這些相對簡單、基礎的工作,人工智能將替代他們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白領們的工作就可以安枕無憂嗎?

我們再來看看一組最近經常被引用的對比圖。

瑞銀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城的交易大廳,足足有23個足球場大,可容納1400多名交易員。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交易大廳人聲鼎沸,每天給瑞銀賺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

后來,由于方便智能的電子交易系統廣為客戶所接受,僅僅8年時間,交易大廳就變得空空蕩蕩。假如沒有說明,或許大家會以為這是一個準備清空貨物的倉庫。

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柜臺,2000年巔峰時期雇傭了600名交易員。如今,那里只剩下200臺聯網的交易終端和2名值班的工作人員。

曾經在港臺電視節目中熱鬧非凡、牛氣沖天的港交所交易大廳,居然還準備在今年10月份關閉!歷經32載沉浮,這里曾代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顯赫地位。日后這里將改造成一個多用途和具代表性的“金融地標”,交易所也不再需要那些穿著紅背心的整天忙前忙后的交易員了。

交易員曾經是金融界的頭等公民,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交易員出身,但隨著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AI正迅速取代人類交易員。

金融交易員將與那些被智能機器人趕走的司機、工人和售貨員無異,這個曾經光輝的職業也終于迎來了它的末日。

類似的消息還有:

拿著35萬美元年薪的金融分析師們需要40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數據服務商Kensho開發的AI智能金融程序,只需一分鐘就可以完成。

原先律師和信貸人員每年需要36萬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摩根大通開發的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只需幾秒就能做好。

綜上所述,不管司機、工人和售貨員還是金融交易員、分析師、信貸員、律師,還有很多職業,無論是基礎工種還是專業人士,被人工智能替代幾乎都只是時間問題。

或許我們都無一幸免地會成為那“被替代的階級”,可是,我們是否因此就該團結一致,共同炮制一部現代版的“紅旗法案”來對抗人工智能呢?

這顯然是不可取的。可是在人工智能時代,難道我們就只好坐以待斃?


三、知己知彼,方有出路

對于新鮮事物,很多人都抱持這樣的認知過程: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無論是普通工種或者是專業白領,在面對人工智能沖擊的節骨眼上,假如還沒調整好自己的認知,都將會十分被動。

AI剛剛出現,我們看不見它,或者說是無視它。這很正常,與我無關嘛。

后來AI的實物和應用程序來到身邊,我們看到了,卻又看不起。認為不過是智能玩具,智能游戲,小孩子的玩意罷了。

再來AI把世界冠軍給打敗了,我們一下子又緊張起來,可是我們看不懂,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不懂,因為我們已經落下太多了。

今天,當我們發現人工智能即將取代我們的職業時,已經來不及了,仿佛只剩下恐慌。

真的來不及了嗎?

其實還沒發展到這種地步,只是對于趨勢,我們應該盡早看清,這樣以后才能讓自己“看得懂”,然后“來得及”。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按實力可以分為三大類:

弱人工智能(ANI)、強人工智能(AGI)和超人工智能(ASI)。

簡單解釋一下這三類AI。

弱人工智能只擅長單方面技能,像“阿法狗”只擅長圍棋,你要它去下載一首古典音樂它不會;強人工智模擬人腦運行,各方面可與人類比肩;超人工智能是不僅能模擬人腦思考,且各個單方面技能都能超強的AI。

從技術上說,現是仍處在弱人工智能的時代。

我們人類的智能等同于強人工智能,理論上我們比“阿法狗”們高級多了,它們是鋒利的長矛,而我們人類是把瑞士軍刀。“阿法狗”們有不可超越的優點,而我們同樣有無可取代的天賦。

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可以應付人工智能造成的沖擊。

弱人工智能的優點是極致的專業,但我們的優點卻是全面的通才,我們有感情,會吸取經驗教訓,會視情況見機行事,有自己特有的審美和藝術感覺甚至還有玄之又玄的所謂第六感。

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是人工智能無可取代的個體。所以,我們要更有意識地往這些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能力。

例如要開放自己的思想,多接觸新鮮事物,增廣見聞,不要再抱著工業時代留下的那句格言“一技傍身走天下”,因為哪怕你成為某一項單一技術的世界冠軍,也可能會被某只“阿法狗”所碾壓。

我們要熱衷于成為多面手。往后,通才會比專才更有生命力。同時,建議可多深入研究人文、心理、哲學、文藝等領域,因為有關復雜的心理、哲學、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是弱人工智能天然的弱項,擁有這方面的能力自然就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紅旗法案告訴我們,歷史上每次技術的進步都伴隨不理智的阻力。面對被“淘汰”的命運,部分人出于本能的恐懼作出的悲觀預測,事后證明往往都是杞人憂天。

以19世紀汽車的普及為例。

汽車的出現順理成章取代了馬車,那么,馬夫、養馬人、馬具工匠甚至是馬糞工們當然會失業。可是,被取代的,消失了的只是那種舊的“職業”,但新的“工作”機會卻隨之而來。

汽車工業帶來了司機、售票員、汽車維修工、汽車銷售員還有洗車員等等,隨著車輛規模的增大,社會的工作“總量”不降反升。

從歷史的高度來看,新技術帶給人類的都是進步,被取代的都是認知跟不上時代的人。所以,在變革的大潮中,我們必須升級自己的認知。同時,我們更要做到“知行合一”,以自己的認知指導自己的行為,全面升級自己的“系統”,達到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人工智能替代的只是一項一項過時的“職業”,而變革后的社會必定會出現更多新的“工作”,這些工作都是為升級了“系統”的新時代的人所準備的。

只要我們達到了新時代的要求,我們不但不必害怕會被新事物所淘汰,而且反過來,我們甚至可以利用新事物讓我們騰飛。

汽車比馬車跑得快,馬車夫失業了,但只要他考了駕照,他當上貨車司機賺得會更多。

另外,汽車跑得一定也比人快,但是跑得比人快那能證明人類不行了嗎?肯定不是。其實人根本不需要和汽車比速度,人只要會駕駛汽車就行了。要比賽,人和人賽跑就好。人類無論能造出多快的跑車,人類的短跑世界冠軍仍具有無上榮耀。

同理,其實人工智能戰勝人類最強棋手根本代表不了什么。要比賽,人和人比就好了,人類圍棋的世界冠軍依然是光芒萬丈。

世界冠軍柯潔在輸給“阿法狗”后顯得非常大度,他表示“阿法狗”的下棋套路十分獨特,很有研究價值。他還說以后圍棋的訓練和比賽也一定會變革,他認為可以試著進行“人機互動”的常規練習方式,提升人類棋手的進步速度和空間,而正式的比賽還應該增設人加AI合作的對抗賽,即每個人類棋手配一個AI助手,這樣的圍棋比賽一定水平更高,更精彩。

柯潔的認知系統明顯已經升級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次人工智能帶來的革命,對于認知守舊、一成不變的人可能是浩劫,但對于認清形勢、主動進步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次難得一見的機會。


五、終身學習,成為君子

孔子說,君子不器。

意思是說,作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長,而要當“志”于“道”,要走進萬象紛呈的世界里,去悟到蕓蕓眾生無法參透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這也許就是馬云說的,要讓孩子多學琴棋書畫的意思,就是要讓孩子擁有一種“君子”的氣度,而不應強求孩子必須成為“專家”。

回望歷史一路走來,科學每次的變革,最后帶給全人類的,其實都是進步與解放。

蒸汽機內燃機,讓人類從此解放體力,不需要再“做牛做馬”,可以做更多的腦力勞動。

醫學生物學的進步,讓人類從此健康衛生,人類更加文明和長壽。

科技的進步也帶動經濟的發展,讓人類擺脫了匱乏與饑荒,我們整體比過去都富裕。

過去科技的變革主要是物質上的進步,讓人類解放體力、更健康、更長壽、更富裕、更文明。

如今,人工智能的變革,也許帶給我們的,不再僅僅是物質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進步。

人工智能在逼迫我們人類成為“君子”!

人工智能漸漸包辦了所有“專業”的工作,人類都可以安心地做個不器的“君子”,去參世悟道,去自我實現,去琴棋書畫,去胸懷天下!

它要求人類以后要更“君子”了。

但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面前,我們必須接受“認知升級”,然后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有資格成為新時代的“君子”。

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人類文明進程已經進入加速進步的指數階段,技術革命一定會接踵而至。人工智能的變革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陸陸續續還有諸如新能源、生物技術、宇宙探索等領域的變革。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技術變革將伴隨我們的一生。

逝者如斯夫!面對變革的大潮,我們不能顧影自憐,仍對“紅旗法案”有任何遐想,我們應該信奉“變幻原是永恒”這個真理,做到“終身學習”,緊跟潮流的腳步。

也許人類的物質解放時代要結束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精神解放的時代,而人工智能吹響的,正是精神解放革命的號角,讓我們做好準備,拭目以待吧。

別再做個手執紅旗法案的憤青,順應潮流當個君子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