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親送給孩子的三大禮物是:人生觀:我爸爸認為什么是最重要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自信,我相信我可以。性別認同:我喜歡我是一個女孩嗎?我喜歡我是一個男孩嗎?
2我們生的我們養的孩子的想法都不會和我們一樣,我們還可以要求誰和自己一模一樣呢? 其實“不一樣”不是問題,而是當我和你不一樣時,你是如何對待我的? 其實態度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的想法。
3很多父母是不明白自己和孩子為什么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然后很多父母就會找出一個理由:青春期叛逆。 只是這是真的嗎? 人類的天性就是渴望獨立自主的。如果說青春期的獨立自主就是叛逆,那你自己還是中年叛逆,老年叛逆呢。
4為什么我可以對別人的期待很低很低?因為我了解人性和深深地知道人性的陰暗面。比如,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從心里上非常努力想讓父母快樂,而我是信任他的,只是他的有限,總有些時候是做不到的。如果我對他的期待影響了關系,那我們要問:是我的期待重要,還是我們的關系重要?我的期待可不可以 我自己負責?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關系更重要。
5當你把手放在胸口時,媽媽就在這里,你不需要忘記她,因為曾經做過的都會留在這里,這份愛是死亡也奪不走的,是可以帶進永恒的!
6憤怒是告訴你不喜歡,不愿意,不可以,這是你的生命力;內疚是因為愛,越內疚越是因為有很多愛;你愿意接納你的憤怒和你的內疚嗎?因為一邊是你的生命力,一邊是你的愛!
7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因為我做了什么。我是獨一無二的風景,古往今來都不曾有過像我這樣的生命,如果我死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再有一個人他是我。
8如果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我就讓我的孩子生活在這個時代里,同時又學習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做自己。
9你不完美時,她愛你嗎?她愛你,對嗎?所以這份愛是遠遠超越頭腦想象處理的完美的。即使她很會出招想讓你滿足她的期待,但當她發現這些招沒有用的時候,她最后都是選擇了愛,而不是完美!
10長大后還是缺乏安全感,有很多害怕怎么辦? 對于成人來說,首先要一邊怕一邊做,告訴自己我可以害怕,但我是可以做到的。然后去處理和媽媽的關系。
11這世間沒有什么關系比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更親密的。那是什么讓我們變得疏離?如果只有一個原因主導了這份關系,那會是什么?是愛嗎?不是,是安全感!而安全感是身體來判斷的,而不是你說的。
12人說話是經過自己的意識的,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說什么,不說什么。而如果我們學習了,知道了卻做不到,那通常是因為我們就是第一個被傷害的孩子。我們是一個孩子的父母,同時我們又必然是他人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我們是無法接納孩子的。
13我們給孩子安全感是為了讓孩子應對分離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作為媽媽,你允許你的孩子獨立嗎?
14在分離的過程,媽媽要讓孩子體驗到,媽媽和孩子的關系并不會因為分離和獨立自主而受影響,媽媽需要通過很多的允許和肯定給孩子,我們每給孩子的愛多一分,孩子的安全感就增加一分。
15如何成為安全的父母呢?我那么愛孩子我怎么會不安全?是的,你不會害他,但你會傷他。
16我們愛孩子,但我們無法阻止孩子面對分離:上學,升學,被拒絕,搬家,分離等等。如果孩子無法面對分離,他永遠無法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17我們帶著孩子出門,總是會遇見別人批評我們的孩子:不打招呼,太瘦,太胖啊,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照顧成人的面子,卻沒有顧及到給孩子作為一個人的面子。
18如果你總是擔心你的孩子,這就是在給孩子一種暗示:他不足夠好,這個世界對孩子而言是不安全的。
最大的安全感就是相信自己能保護自己,別人能過的去的坎,我也能過去。
19控制就是明知道對方不愿意,還要讓對方聽我的,并為此出招。
如果妻子想要用性關系來控制丈夫時,婚姻的質量便會下降。妻子否定丈夫的性能力會傷到丈夫的尊嚴。對于丈夫來說,女性最大的溫柔是在性關系中的體貼。
20我要用他(她)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她),雖然我或許并不能夠理解他(她)的需求。
薩提亞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好的夫妻關系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1據說32萬分之一的機率才會遇到你認為的剛剛好的婚姻(所以,你沒有遇到你所認為的剛剛好的婚姻是正常的,而許多的看起來剛剛好的婚姻是需要智慧來經營的)。
22時間就是生命。對一個女人來說,她要知道你是否重視她,就是看你是否愿意給她時間,專注的陪伴她。
如果妻子不能給到丈夫感激、欣賞、崇拜,丈夫就會沮喪、生氣、冷漠甚至會離開。
23在婚姻中講對方父母容易是個導火索,那是因為,大多數人哪怕我不喜歡我的家,我也會保護它。
24人類的婚姻就是滿足人類的天性,實現完整的身心靈上的連接。如果結婚一開始就不是敞開的,那真是需要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