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面試
2017年3月22日(丁酉年 癸卯月 戊申日)
今天上午去一家琴院面試。
大概因為琴院的定位和路數,我以往的經歷與其不太匹配,故而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的感覺不是很好,我陷入了從前一貫的對強者尋求認同的反應模式。
但是在面試結束后,我努力讓自己不要陷在這種模式所帶來的負面情緒當中,而是盡量觀察處在其中的自己,心理變化是如何,又為什么會有這種心理變化。
簡單說來,琴院在師資方向上追求的是學院出身、門派正統,在起點上就將品質嚴格把控(我當然也追求品質)。這個路數我自然是不匹配的,因為我從一開始接觸琴就是機緣巧合,學的也很隨性,斷斷續續也沒有什么目標和方向(比如當成事業,或者說要到達什么水準)。所以必然,在交流中,我們是不合拍的,我處在一個不被認同的位置。與此同時,我也聽了他們的琴師彈琴,確實彈的很好,比我扎實得多。
每當我處在一個被挑選的位置,遇到不被認可的情況,尤其當對方在某些方面是我所承認的強者時,我從前一貫的反應模式,是一個勁兒的努力想要獲得對方的認同,甚至會盲目到為了獲得認同而忽略掉客觀情況和自己的需求。這個模式基本貫穿在我一直以來的工作和找工作經歷中,甚至也包括感情問題的處理(這個繞遠了,忽略……)。
我本能的希望被對方接納,不管這是否真的必要。
而且我還會因為不被接納,進而產生自我懷疑、自卑、自責的心理。就這件事來說,我起碼涌現了以下一些想法——
“你怎么能覺得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彈好琴呢(防御心態)”;
“好羨慕正統學出來的人學得系統而扎實(對強者的認同)”;
“我怎么就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自卑心理)”;
“我是不是應該像他們一樣去進行專業的學習才比較好(自我懷疑)”,等等。
進而,我還會以獲得對方認可為主要訴求,自動把自己歸位到弱者位置。在這次經歷里,表現為我不斷與之攀談,想要延伸話題,看是否能在這里找到工作的一席之地(當然這是一個本能的綜合決策,也包含我需要一份工作、覺得如果在這里工作能夠得到一些收獲的判斷等其它影響因素,但現在主要談我關于尋求認同的心態)。
但實際來講,這種格局上的自我貶低是對自我的傷害,而且也是根本不必要的。因為人和人本來就是不同的,初始的起點、適合的方法、取得的結果,都不可能會一樣。認識到差距可以,但為此懷疑自己則完全沒有必要——當然不是科班出身、有門派傳承才能彈好琴;學得系統而扎實并不因為他們曾參與到怎樣的學習系統,而是他們在學習上更加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系統的學習方法自有它的好處,可以取其長,但我的路數也有另一些別的好處,以及不足;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接觸到這個東西,并且自然而然地做到了堅持,未曾放棄,可能正說明這樣的方法更加適合我。
事實上,我經歷過大學系統,其實這個系統的方式的確不那么適合我,相比于高屋建瓴般的大局觀,實際操作的體驗感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收獲(起碼是當下)。我不是一個適合以意識主導行為的人,在大局觀和落地實操之間,我現在還沒有找自己能控掌控的落腳點。相反,在實際體驗當中,從一無所知的懵懂到漸入佳境地建立起自己的體系,是明顯更適合我的方法。
所以如果當初我學的專業是古琴,搞不好我現在就會在做廣告了-_-# 。
除了“認同處理”這個層面,我意識到我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對強者表示認同,對自我進行弱者歸位,這代表著我有分別心。并且緊隨這種分別心,我還會生出盲目羨慕、盲目求得的心態。其實認同和追隨強者,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這和尋求接納一樣,是一種和生存訴求相關聯的天然本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人之本性了。
但是盲目很可怕,以對方為藍本的復制心態也很可怕,因為見賢思齊當然好,見賢求同卻是不可能的。這根本不可能實現,受挫感隨之而來,嗯,感覺這會是個負能量多米諾骨牌。
所以現在我希望能將這種分別心,轉變為另一種更為廣闊的包容心。我希望當自己面對更厲害的人,或者相對弱小的人時,我的心態不再是去分辨強弱,而是能夠變成,看見每個人的特點和長處,看見那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品質,而非他們已達到的水平和位置,這樣我才能在基于我所擁有的條件下,取長補短,走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上去,而不是要求自己達到別人的高度,變成其他人的樣子。
*完全是因為昨天面試完之后,我又掉入了從前的糾結模式,有太多心理變化在翻騰,好在現在我可以跳出來去觀察自己的反應,于是我決定把它記錄下來,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寫完覺得可以成為一個以后的日常,記錄我對自己的心理分析。
嗯,捫心日記,也是一個先有行動,后有意識的產物,倒是比我之前想要寫的東西先誕生了,可能這就是適合我的方式吧,只能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