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舊的思想——關于兒童節是專屬于兒童的節日,讓成年人在這樣的日子里總有那么一絲絲悻悻然,仿若有些遺憾有些不甘又有些無奈的言語:這不是我們的節日,因為我們成年很久了等等。卻又不甘于就這么把這一天從生命中剝離,因童真是那么單純、那么直接、又那么歡樂,我們都渴望如孩子般嬉戲、打鬧。
? ? 于是以各種方式、多種形式記錄著這個日子,各神級段子手、繪畫師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或戲謔、或自嘲、或回憶的表達著這一天看似遠去了卻又在眼前的意味…
? ?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愉快的以free ?child 的狀態度過這一天,愉悅著他人,快樂著自己。
? ? ?TA溝通理論中,伯恩認為人存在三個自我狀態,出生開始最先分化的是“兒童自我”,然后是“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慢慢長大后,成人自我狀態成為生活的主導模式。當一個人處于兒童自我時,他是運用小時候的思想、感覺和行為;處于父母自我時,則是運用了小時候認識到父母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過往的認知以為唯有強化成人自我,我們才是以一種經過思考、較平衡的方式來面對眼前的狀況的。其實不然,一般來說,沒有哪一種自我狀態代表好,哪一種代表不好,關鍵是在于你是否以合理的方式運用,且能更進一步地覺察該于何時、何地、選擇哪種自我狀態以使自己感覺舒服。
? ? 在兒童節這天,無論是外界環境的渲染還是內心對童真、童趣的回憶,最難以抗拒的狀態莫過于兒童自我狀態了,我們完全可以放任“兒童自我”模式主導這一天的生活,讓童真的情緒體驗彌漫:撒嬌,耍賴,任性,直接,收起僵化的笑容,毫不掩飾的、以犀利的眼光、充滿敵意的面對你討厭的人、有意見的人……
? ?不要介意是自由child還是適應性child,想如何歡樂便如何歡樂,這是童真釋放的時刻……
? ? 隨時意氣風發,獨自聲勢浩大,充分釋放你的兒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