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個視頻,何潤東、陸毅在《魯豫有約》宣傳3月份的一部電影,那電影我看了。實在是太糟踐演員了。
在這個視頻里,何潤東那張臉,10多年了,還是陽光大男孩的燦爛笑容。
這讓我想起<玉觀音>里的那個毛杰。只是,我記得得內容太少,又是斷斷續續。而且,在那部劇里何潤東的戲份其實并不多。
為了回憶那10多年前,那個陽光燦爛的笑臉,我重看了<玉觀音>。
我想說,10多年前,我沒有看懂這部劇。因為年少。
而我想,也正如那時年少的我,劇中的毛杰、安心、楊瑞,在那部劇里是和10年前我的年紀相仿的。
可以說,那部劇剛好是那時懵懂的我,和我們那代人。
不知世事,簡單、純真,渴望美好。
孤身女子大學畢業,為追求夢想,只身一人到一個邊陲小鎮,沒有朋友,沒有同齡的同伴。
可想而知與毛杰的相遇,又是英雄救美的開端。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如何可以抵制住那張陽光般的帥氣臉龐。
我不太明白導演在選演員時,是如何想的。我只感覺,讓何潤東作為毛杰的飾演者。對這場悲劇的沖擊力實在巨大。
毛杰,二十出頭的一個單純大男孩。他的出身無法選擇,他的父母是毒梟。他無法改變,但他卻是樂觀陽光的。
這也是讓觀眾看完整部劇,為毛杰心痛到喘不過氣的難受。
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決裂后的兩個人,在每次毛杰給安心打電話時,總會問的那句‘你想我了嗎?’那個聲音,聽的我的心都碎了。
直到最后,最后,毛杰都狠不下心殺死這個他為之愛的發狂的,讓他失去父母兄長的女孩。
我能理解那種感情,那種發狂,那個年紀的男孩女孩。付出了真心,痛的有多撕裂。
10多年后,我懂了這劇里的情。懂了那些人物。
我想更多的也是懂了自己。
愛,有很多種。可,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真的明白。
------------------------------------------------------------------------------------------
我終究還是沒有改掉小時候問很多為什么的習慣,喜歡刨根問底。
這部劇,電視劇和原著都看了。
只覺得心的缺口又如幾年前被扯開。不知何以填滿。
我是個悲觀的人,悲觀的人往往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
而太多真相,知道了,又有何好處。
安妮寶貝的小說里說,誰比誰清醒,誰比誰殘酷。這殘酷不是也會傷到自己么。
這段時間,不斷的調整,也許是心出了問題。
可,生活是平靜的,愛人細膩的陪伴,是該讓人覺得幸福的。
我是幸福的。我也覺得幸福。
只是,偶爾有那么一念,這幸福會不會不真實。是否稍縱即逝?
我祈求愛人永遠平安。
我是個悲情的人。
那天看<玉觀音>里,大師對慈悲的解釋。慈,即予樂,悲,即拔苦。
這是人生第一次,明白這個詞,慈悲。那是觀音的象征。
或許,我這個悲情。即是要自己受苦。
可人世間,誰人不苦呢?
我現在不夠苦?也許,沒了苦。就體會不到存在。我的感受。
非受虐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