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不含劇透,可以放心觀看。
唐朝可以說是最富有浪漫奇幻色彩的朝代,不僅有開放的民風,瑰麗雍容的長安城,還有那些充滿香粉氣息的風流韻事,催生出超脫于詩歌天馬行空的魔幻氣息。關于唐朝的影視劇有很多,我最喜歡的就是《大明宮詞》,里面莎士比亞戲劇般的臺詞意外地適合唐朝那華麗而又帶著衰敗的氣息。《大明宮詞》的主演是陳紅,《妖貓傳》則是陳紅當制片人,她的丈夫陳凱歌做導演的作品。
人們對于陳凱歌的印象很多的還停留在《霸王別姬》或者是《無極》上。這部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作品,可以說是將日本的奇談將唐朝的頹美風情結合在一起的東方魔幻史詩。
不說劇情,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驚喜在于唐朝場景的還原。當然,這不是對歷史上長安的還原,而是對人們想象中,也就是詩人筆下的長安城還原。
整齊錯落有致的坊間象征著這座當時最富饒帝國的秩序,嫵媚又張揚的妓院帶來叛逆與頹敗。白天的長安是悠閑的,帶著市井的喧鬧和陽光的清新。夜晚的長安是詭譎的,隱藏著致命的危險與來自于欲望的誘惑。
在《妖貓傳》中,這種氣氛被推到了極致。在精致的人物造型,華麗的服裝和浮夸的場景下,構造著美輪美奐的大唐夢境。尤其是極樂之宴堪比奧運開幕式的輝煌,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東方美學結合在一起,既含蓄又放肆,既如神話又如現實。亦真亦幻讓人眼花繚亂,甚至于不舍得眨眼錯過哪怕一秒鐘。
并且畫面并沒有采用近幾年來同類電影常用的高飽和色,阿寶色等強烈刺激眼球的顏色。《妖貓傳》整體的色調偏暗,時而營造出一種壓抑緊張的氛圍,增加了電影的質感和沉重,時而又用清新的畫風交替,讓人免于審美疲勞。許多畫面有著可以直接當桌面的精美和精致。
最良心的是,這一切還是2D,全程看完也不會覺得眼睛疼或者是頭暈惡心。配合著那恰到好處的配樂,分分鐘將人拉入電影中,帶來一種許多3D電影都無法帶來的浸入感。
演員選的也很好,從說著日式中文,身上自帶佛性微笑的空海,到狂放不羈又內心憂愁多情的白居易,從端莊典雅又處于弱勢的楊玉環,到癡情單純的耿直少年丹龍。每個人都完美的演繹著角色,將愛恨情仇演繹撲灑在宏大的史詩畫卷。
這是《妖貓傳》個人認為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值得看的地方。它完美的還原了人們心目中的盛唐,將魔幻與歷史相結合,通過層層探索的方式找尋懸案的真相,又通過真相來表達主題。
所以主題是什么呢?
是愛嗎?
或許是。
故事中,空海來到大唐是為了尋找超脫于生死的秘法。換句話說,這是表達故事主題的主線。在這條主線中,空海經歷了自己的生死,經歷了別人的生死去找尋答案。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導演并沒有說,只是說在他找到了。
相信這段或許在小說中有了完美的結局。但是在電影中,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整個故事講得并沒有那么好。
夢枕貘是日本人,對我國唐朝的許多東西并不熟悉,在細節處有許多很明顯的BUG存在。導演并沒有改掉這些BUG,讓這些成為了顯而易見的硬傷,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會覺得哪里不對勁。
如果說是單純的歷史魔幻作品的話,這些可以并不在意。但是作為講述具體朝代,具體帝王作品的話,這些錯誤應該避免。
但這并不是《妖貓傳》最大的硬傷,電影最大的硬傷依舊是敘事上,也就是講好一個完整的故事上。
在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上,《妖貓傳》已經遠超于大多數古裝片了,尤其是魔幻歷史題材的電影。
可電影和小說不同,小說可以依靠描寫來烘托情緒和情感,推進情節發展。但電影推進情節發展的方法只有戲劇性沖突。
沖突是一部電影最關鍵的地方,合理而又出其不意的沖突往往可以制造出令人驚嘆的效果,讓人全程無尿點的緊跟著導演的結構走。但是在這部電影中,沖突來的總是那么莫名其妙并又不符合邏輯和常識。
再換句話說,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感受就是,幾個大的沖突點和情節突破點設置的很神經病并又不符合常理。看完后有一種被當智障的感覺。尤其是最為煽情點的設置,如果聯系起人物所說的話,那么根本不能成立。
為了不劇透,就不在這里舉例子。
前后矛盾,無中生有的沖突設置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更別提影片演到結尾時,劇情無法正常收尾,主題并沒有突出。尤其是對于白居易這套線而言,整個故事發展到最后他沒有一點的變化。
即使見證了整個事件,即使知道了那令人震驚的真相,經歷了正常人都需要很多時間消化的悲劇。轉過頭,他就沒心沒肺的嘻嘻哈哈。
人物沒有任何的成長改變,就代表人物所經歷的一系列的探索尋找并沒有任何的意義。那么這部電影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故事本身設置的是雙主人公,那么應該就是以兩個人為主線,穿插起整個故事,最后在經歷了一段事情后,兩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答案并有所成長。這是這類故事一般的敘事結構,因為在有的故事中會安排其中一個人物以死或者離開來促進另一個人物的成長。
但是在這個故事中,如果說空海自己說了已經找到了答案,算是成長的話。白居易又算什么呢?從頭他只想找真相,他覺得自己的詩寫的不滿意,覺得自己寫的會不會是假的。最后的時候知道了真相,也知道是假的,然后就滿意了?滿意的點在哪呢?這是在逗我嗎?
說到雙主人公就會讓人想到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個組合。很明顯《妖貓傳》突破了這個老套的設定。空海被定位為有頭腦,什么都高興。白居易被定位為沒頭腦,還老不高興。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兩個人最后找尋的結果有所差異吧。
在《妖貓傳》開頭的一個小時內,整個故事的劇情還是在線的。通過詭異的氣氛和層層構造的懸疑,很能將人帶入故事中,忽略那些BUG,深深地被吸引的看下去。但是越往后,沖突越莫名其妙,包括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沖突也是如此。兩個人說的話都是驢唇不對馬嘴,這又是怎么吵起來的?結局真相大白處也有些生硬和簡單,完全配不上這么美的畫面與前期那么多的鋪陳。
雖然有這些硬傷,但《妖貓傳》也是很值得看的。非常適合一個溫暖的午后,吃完了熱騰騰的火鍋,坐在電影院里欣賞。
最后說實話,《妖貓傳》給人感覺很奇怪,一個日本作家寫的唐朝魔幻用了首日本人寫的英文歌做主題曲。這到底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