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B端產品的話題好像很多,經常在公眾號上都能看到介紹B端產品設計的相關文章,自己目前也是從事B端產品的設計相關工作,趁著年底總結也總結一波.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從事互聯網設計工作5年,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渣渣,先后在中國以及韓國的設計外包公司工作過,服務過招商銀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Nubia,韓國三星手機,韓國釜山銀行等C端產品,目前從事的是B端產品的設計.
篇首語
對于像我這種之前只做C端產品的設計師來說,我承認我一開始低估了B端產品設計的難度,以為也會像C端產品那樣有相似的設計套路可以復用,但是...我錯了!B端產品設計比想象中要難,對于設計師的能力要求也會相對較高.目前做了兩款B端產品,雖然不是很多,有點感悟,記錄總結一下.
什么是B端產品?
1.常見的有OA系統、ERP、CRM、SAAS等,說實話,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只有OA系統會比較熟悉,其他的還是會有點陌生;
2.我理解的后臺也算是B端產品的一種,例如微信的公眾平臺.
其他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
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差異
1.B端產品更具有針對性
相對C端產品來說,B端產品是根據行業內某一個節點而做的,具有針對性.有特定的用戶群體以及業務場景.
2.B端產品需要考慮的場景更多更復雜
以前做C端產品的時候只需要跟交互設計師溝通一下背景以及交互就可以進行設計了,但是B端產品并不是這樣,即使跟產品經理溝通過按照理解的去做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做B端產品的設計需要把這一行或者業務理解通透,了解底層邏輯才能更好更完善的進行設計,在其他文章里看到一個很好的栗子,引用一下:
例如微信閱讀,產品的核心側重在于”閱讀功能“,而”想法管理、閱讀標注、社交分析、讀書排名“這一些功能都屬于Kano模型中的“興奮型需求---即使在期望不滿足時,用戶也不會因而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
但是同樣的情況出自于B端產品,可能就截然不同了,對于B端產品而言,功能是多而必要的。例如OA辦公系統中的“申請提報功能”,這個功能針對的根本不是針對于單一類型的用戶、單一類型的場景。而是針對很多不同崗位的用戶以及不同的提報需求場景。所以很多初入B端產品的UI設計師而言,他們認為“申請提報功能”只是一個信息輸入頁面,但是實際工作的時候卻要按照七十多種不同的提報方式去設計內容,并且根據提報需求的不同,后續還會有更多的差異化設計(附件上傳、日報提交、訂單流審批等等)
Kano模型:
基本型需求
也稱為必備型需求、理所當然需求,是顧客對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因素的基本要求。是顧客認為產品“必須有”的屬性或功能。當其特性不充足(不滿足顧客需求)時,顧客很不滿意;當其特性充足(滿足顧客需求)時,顧客也可能不會因而表現出滿意。對于基本型需求,即使超過了顧客的期望,但顧客充其量達到滿意,不會對此表現出更多的好感。不過只要稍有一些疏忽,未達到顧客的期望,則顧客滿意將一落千丈。對于顧客而言,這些需求是必須滿足的,理所當然的。對于這類需求,企業的做法應該是注重不要在這方面失分,需要企業不斷地調查和了解顧客需求,并通過合適的方法在產品中體現這些要求。
期望型需求
也稱為意愿型需求。是指顧客的滿意狀況與需求的滿足程度成比例關系的需求,此類需求得到滿足或表現良好的話,客戶滿意度會顯著增加,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水平超出顧客期望越多,顧客的滿意狀況越好。當此類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表現不好的話,客戶的不滿也會顯著增加。
期望型需求沒有基本型需求那樣苛刻,要求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比較優秀,但并不是“必須”的產品屬性或服務行為有些期望型需求連顧客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們希望得到的,也叫用戶需求的癢處。這是處于成長期的需求,客戶、競爭對手和企業自身都關注的需求,也是體現競爭能力的需求。對于這類需求,企業的做法應該是注重提高這方面的質量,要力爭超過競爭對手。
魅力型需求
又稱興奮型需求。指不會被顧客過分期望的需求。對于魅力型需求,隨著滿足顧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顧客滿意度也會急劇上升,但一旦得到滿足,即使表現并不完善,顧客表現出的滿意狀況則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滿足時,顧客也不會因而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
當顧客對一些產品或服務沒有表達出明確的需求時,求企業提供給顧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產品屬性或服務行為,使顧客產生驚喜,顧客就會表現出非常滿意,從而提高顧客的忠誠度。這類需求往往是代表顧客的潛在需求,企業的做法就是去尋找發掘這樣的需求,領先對手。
無差異型需求
不論提供與否,對用戶體驗無影響。是質量中既不好也不壞的方面,它們不會導致顧客滿意或不滿意。例如:航空公司為乘客提供的沒有實用價值的贈品。
反向型需求
又稱逆向型需求,指引起強烈不滿的質量特性和導致低水平滿意的質量特性,因為并非所有的消費者都有相似的喜好。許多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而且提供的程度與用戶滿意程度成反比。例如:一些顧客喜歡高科技產品而另一些人更喜歡普通產品,過多的額外功能會引起顧客不滿。
如何入門B端產品
入門B端產品首先要了解產品的定位以及針對哪種業務場景,然后如果是公司內部員工使用的話我是建議到基層去進行輪崗,只有全鏈路了解操作流程,懂得每一步操作的含義才能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我目前所在公司就是做廣告投放的,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所以一進來做B端產品的時候很懵,按照原型做又不是,不按又不是,因為不了解流程所以做設計的時候考慮很久都下不了手,做了出來但是很多場景沒有考慮到,那時候每天都壓力很大,感覺無從下手.后來決定還是回歸業務,然后去輪崗從最基本的廣告投放學習,每天與投放師一起投放,然后慢慢的就會有感覺知道要怎么做哪里需要優化.再之后自己出需求,出原型出交互然后做設計一氣呵成.
B端與C端設計
1.競品分析
C端:市面上相似的產品較多,可以方便的進行競品分析.
B端:B端的產品則因為對于特有業務場景的不同、業務邏輯的復雜、數據系統的串接等等,而且市面上找競品分析會比較困難.
2. 設計流程
C端:用研 - 交互 - 視覺 - 開發(一般設計公司的工作流程)
B端:業務 - 產品 - 視覺 - 開發(這是我目前所在公司的一個工作流程,不同公司會稍有不同)
3. 設計能力
C端:C端產品主要用于移動端,用戶量級大,競品多,因此在設計上要求會相對高,要打造差異化才能讓用戶留下深刻印象.
B端:B端主要服務于企業用戶并且針對某一工作流程或場景而做的,無論用戶喜歡與否,大佬覺得好,付費了購買了,下面的人一定需要用的,用戶可選擇性不大,并且B端產品背后復雜的邏輯與層級關系,主要以使用性提高效率為主,因此對于設計上沒有太多過高要求.
如何提升B端產品設計質量
1.了解業務(這是做好B端產品的基礎,也可以為之后做更貼合用戶的設計打下基礎)
2.多做Benchmarking(多看,是做好設計的前提.看多了才能更好的解決設計中的問題)
3.頁面簡潔清晰,強弱對比突出(B端產品一般內容會比較多,因此不適合用太花俏的設計風格,用戶有可能使用這個產品的時間會較長,太花俏容易引起眼部疲勞,因此簡潔風格并且突出重點強弱關系內容)
4.適當跟隨設計趨勢(看用戶多數是哪個年齡層的,如果年輕用戶居多的話可以適當跟隨設計趨勢進行,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會相對高,因此可以適當跟隨設計趨勢進行設計)
5.盡量保持最短操作路徑(這是提高使用效率的方法之一,誰也不希望點擊3,4次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頁面)
6.保持設計一致性(無論B端還是C端,這個都是必須的)
結尾
不管是B端還是C端產品,它們都在各自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做B端產品時,需求溝通時需要同時構想如何提高用戶效率,不要讓需求方牽著鼻子走,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設計時也需要多思考每個場景該如何表達才能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第一次寫文章,寫得不好,如果有什么錯誤或者需要補充的希望各位大佬指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