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滅問題”這句話出自于詹大年校長的關于教育的21點思考。
為什么很多父母和老師就孩子的成長問題搞得雞飛狗跳,很多都是源自于對待孩子成長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只希望消滅掉孩子成長的問題,只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認為沒有孩子成長的這些問題,孩子就好了。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是每個孩子成長的經歷,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是消滅不了的。只要問題沒有解決,你在這里把問題堵住了,消滅了,問題還會從別處長出來的。怎么辦?唯有從孩子的視覺去幫助孩子,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好了,自然就成長了。
最近在讀魯道夫·德雷克斯的《父母·挑戰》、《孩子·挑戰》,這兩本書是美國作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所撰寫,是道夫·德雷克斯“挑戰”四部曲(《父母·挑戰》、《孩子·挑戰》、《婚姻·挑戰》、《教師·挑戰》)的其中兩本。這兩本書主要講述了現代父母在教育方面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一基礎課題。希望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贏得挑戰的同時收獲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
他是這樣描述孩子的問題的——“切勿再把他的缺點看成道德問題。行為不當的孩子并不是‘壞’孩子。他只是不開心,受到了誤導,而且十分氣餒,他還沒有為自己眼前的問題找到正確答案。……真正的問題無關乎道德層面,而在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父母之所以提出道德問題,只不過是為了借助這一工具來維護自己被擊敗的權威(這是整個社會都容易出現的誤解)。”
同樣,行為不當,是每個孩子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父母提出的道德問題除了用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之外,也是希望以此來消滅問題——都出現了道德問題了,再這樣下去,這個人就怎樣怎樣了,無論如何也必須禁止了。其實這都是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或許出于一種探索,或者是無意識的,又或者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不管怎樣,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簽,不輕易判定孩子的將來,看見孩子,聽見孩子,就能發現孩子一些不良行為背后的需求,發現問題,并且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但是要能夠發現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背后的需求,必定先要尊重孩子。在《孩子·挑戰》一書中的其中一章寫道:“尊重孩子,就是說我們將孩子看作和我們自己一樣,是個享有同等決定權的人。但這樣的權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說到尊重,我們時常會混淆概念,比如把尊重視作孩子與我們一樣,有做同樣事情的權利,但是卻忽視了孩子和成年人生理上和思想上的差異,忽視了每個人的不同的角色和責任。尊重,應該從接納孩子開始,接納孩子的不同,接納孩子的不夠好,接納孩子的犯錯。
“孩子生活在這個世界里,需要學習尊重自然法則。孩子必須體會秩序和規則是自由的一部分,如果不守秩序,所有人的自由都會受到影響。”讓孩子學習尊重自然法則,這也是一種尊重,尊重孩子承擔責任的權利,但是我們往往也又剝奪了孩子的這種權利,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急于糾正,讓孩子缺乏承擔自然后果的機會,因為沒有完整的體驗,下一次往往又會犯同樣的錯誤,這個時候我們又去責怪孩子——怎么老是犯同樣的錯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極少有錯誤會變成大災難。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而是直到出現結果時才知道。有的時候,我們必須犯了錯以后,才知道那是個錯誤!”所以,犯錯是好事,犯錯才會促進成長,犯錯更是一種資源,經驗往往是從犯錯中來的。所以,珍惜孩子犯錯的機會,理解并接受孩子的犯錯。
在本書的第十六章,作者又提出一個觀點——避免權力之爭。其實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大概都源自于權力之爭,父母試圖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話去做,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面對父母的不尊重,孩子則想要表現出這件事應該誰說了說,誰也不讓著誰,沖突就發生了。
那么,如何避免這樣的沖突,避免權力之爭呢?作者說:“最重要的是堅持——我們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們要改變孩子做什么。了解、鼓勵、合理后果、相互尊重、尊重規則、贏得合作,這些都是解決權力之爭的方法。”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往往會搞不清權力之爭,借著某個問題自欺欺人,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這個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維護我們自己的威望?孩子的聽話我們是個人心理滿足還是感受到對孩子的促進?是不是希望在外人看來孩子聽我們的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父母的地位,重新定義我們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把根深蒂固的獨裁者思想消滅。
一個周六的早上,小貝比較早起,然后就在看電視。我因為老家有事,提早一天回老家了,我就叫大寶提醒小貝要去上籃球課,可能叫小貝不聽,大寶就把電視關了,小貝生氣了,就回到房間,把門關上。這個時候,大寶又打電話給我,我叫小貝聽電話,也不聽了,我意識到這個時候他們姐弟倆就是權力之爭,姐姐想通過強迫的手段讓小貝去上籃球課,小貝就偏不去。那怎么辦?我讓姐姐告訴小貝現在幾點,上課是幾點,然后就做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了。沒想到,過了一會,小貝自己從房間出來,趕緊換上球衣上課去了。這樣就避免了權力之爭——我告訴你時間,上課還有多少分鐘,而不是希望你按照我的想法,關掉電視,立馬去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