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老師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元認知能力。
metacognition:ar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thought processes.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元:原始,開始。
我理解的元認知能力,指的就是對“認知能力”的認知和理解。
情商是一個偽概念,被認為情商差的人,本質上,就是無法正確理解他人的感受;而無法正確理解他人的感受,其實來自于元認知能力的欠缺。
我百度了一下情商的概念:什么是情商?情商(EQ)全稱情緒智力,多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
一個對自己的感受都不能完整正確認知的人,更不能完整正確理解他人的感受。所以,做不到將心比心。
”容易被情緒左右""本身就是元認知能力不強的表現。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緒?這種情緒多我的思考有沒有幫助?如果有,我該如何好好利用?如果沒有,那我應該如何避免?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做了“傻事”。其實,那在我看來只是并沒有想清楚自己生氣的到底是什么,以及應該如何及時阻斷這種影響而已。
慢慢地你就會發現情緒和思考其實是可以隔離開的,等這部分的元認知能力開啟之后,你的思考質量會提升許多。
好吧,我認為李老師說得非常有道理,聰明的人,怎么可能不懂人心呢。我們說的情商高,就是人際關系處理得好,這是聰明的表現,不是光會做數學題才叫聰明。如果我們真的對大腦的運行規律很清晰,知道大腦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學習,如何變聰明,然后努力讓自己變聰明,就是元認知能力強。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行的呢?此處應該有書目推薦呀……
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在閱讀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與思路,時時刻刻都在對自己的思考與思路進行“反思”、“校對”、“修訂”……所以,在閱讀的時候,他們不僅僅讀到了文字以及文字所闡述的道理,更多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自己思考方式之間的不同。
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在自說自話的時候,他們卻可以成為”認真聆聽著“——這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技能差異,證據確鑿地來自于”刻意鍛煉“,而一個人能做到”刻意鍛煉“唯一能夠仰仗的就是元認知能力。反過來,元認知能力也必然會在刻意鍛煉的過程中不斷被強化。
你的財富創造能力取決于你能給別人創造多少真正的價值。
元認知能力差的人,性生活質量也會很差。——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你只能通過不斷加強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以求自己的思考與思路越來越接近于正確、越來越完整、越來越高效……乃至于終于有一天,哪怕是你不假思索、甚至隨便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真正有價值的……到時候,財富對你來說,只不過是”順手而得“的東西。
思考方式的改變之所以非常困難,是因為它是從底層上的修正。
這就好比每次升級電腦的操作系統,總是比簡單安裝個軟件要復雜得多,耗時也相應更長了一些。
每個人的文字,就是每個人的想法。
你通過文字就能大致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進而窺探到他的元認知能力。同時看著自己的文字,也是審視自己元認知能力的好方法。
比如說單純利用腦子來思考自己的“思考過程”比較困難的話,那就不妨把這個過程寫下來。這相當于你利用文字,將思考工具和思考內容隔離開了,這樣可以幫助自己更加客觀地去評價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