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經典端游移植、非熱門IP改編,在新品云集的ChinaJoy上,一款“毫無噱頭”的游戲卻僅憑玩法吸引了眾多關注。
完美世界開發制作,騰訊游戲代理的《我的起源》由制作過《火炬之光》、《最終幻想》、《touch》等多款知名手游的團隊研發。其沙盒加MMORPG的融合創新不僅吸引了玩家好奇的目光,甚至還有從業者前來體驗。
沙盒與MMORPG的融合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光是這一問題本身就足夠讓人興奮。《我的起源》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E3首曝,賺足好感度和口碑
在Chinajoy上首次與國內玩家正式見面之前,《我的起源》已經在E3獲得了“最具吸引力MMORPG游戲”獎項。
國外獨立游戲媒體Massively Overpowered認為:作為一款沙盒游戲,《我的起源》在生態系統、晝夜周期、動物遷徙、PVE、PVP等系統都非常有特色,令人期待。
Massively Overpowered對《我的起源》的評價
大多數國產游戲都是在獲得國內市場成功之后再“出海”。《我的起源》這一手“出口轉內銷”的操作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研發團隊對于自身品質的自信,更重要的是E3與游戲“硬核”的氣質更加吻合。先在核心玩家中賺足口碑,再通過他們向普通玩家安利,這樣的傳播路徑對于一個全新的游戲品類而言更加穩妥。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獲得硬核玩家的口碑?
解決沙盒與MMORPG融合難題,創造全新游戲體驗
將沙盒與MMORPG融合,看似非常“cool”,但對于策劃而言還有很多要填的“深淵巨坑”:
RPG要求塑造宏大世界觀、講好感動人心的故事,但沙盒的自由度和開放性卻必然使故事支離破碎;另一方面,既然是沙盒,“打卡上班”的日常肯定就要砍掉了。那怎么保證日活?游戲內容靠什么填充?MMO的魅力在于社交,沙盒卻毫無社交屬性,那該如何設計社交系統?
這些沙盒與MMORPG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我的起源》用一種取巧的方式進行了解答:用沙盒的方式將RPG做到更加真實。基于這一理念,《我的起源》誕生了三大主要特點:時代進化世界觀;科技沙盒玩法;真實人類社會縮影的社交體系。
在《我的起源》中,“故事”的部分完全交給玩家自己書寫。正如游戲的slogan“全新世界,由你起源”。游戲分為“石器時代”、“黑鐵時代”、“工業時代”、“智能AI時代”四個大的歷史階段,而具體的歷史進程和大事件卻是由玩家共同創造的。
為了推動歷史進程,玩家需要發展科技、培養角色技能等,即“科技沙盒玩法”。與傳統的RPG不同的是,《我的起源》的科技樹并不是系統預設的,玩家可以自己進行“萬物研究”解鎖不同的配方,從而讓科技不再千篇一律。在角色成長方面,《我的起源》有一定的RPG的養成屬性,但是自由度更高,捕獵、種植、建造、冶煉……玩家可以隨便選擇其中數種方向。在角色養成的過程中,玩家的活動還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改造世界”的沙盒設定也讓角色扮演的體驗更加真實,仿佛置身現實世界。
在社交系統方面,傳統的MMORPG是通過將玩家劃分為不同陣營對立、組隊下本的方式強行引導玩家社交,是“為了社交而社交”。而《我的起源》中的社交是“因為有社交需求,所以玩家之間發生聯系”。玩家是基于資源的交易、掠奪,產生競爭與合作,進而結成團體。PVE、PVP、GVG三重社交逐漸遞進,這樣的社交體系更像是真實人類社會的縮影,也會在無形中增加玩家的代入感。
時代進化、科技沙盒、真實社交,這三大特色其實是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加自由真實的世界。
內外兼修多次優化,提升視覺品質
玩法是游戲的核心實力,但畫面黨的存在也不無道理。就像沒人有義務透過邋遢外表,發現你有趣的靈魂。游戲也需要給玩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應該是考慮到了手機的屏幕大小和機能限制,《我的起源》采用了卡通3D畫風,但是在建模上還是較為細致,沒有出現多邊形質感。細節處理上,使用自研Puppteer動畫引擎、3A主機游戲常用的Wwise音效引擎。還為一些物種賦予了不同程度的AI,比如動物們會因為環境的變化進行遷徙,使得在與玩家的交互上不再那么公式化。
據官方介紹,《我的起源》經過了多次優化,在保證整個畫面表現力的同時也考慮到了機型的優化和適配。而且在ChinaJoy上發布的只是內測版本,正式版本將進一步對各方面進行提升。
從E3到CJ,隨著《我的起源》相關信息的披露,大家的好奇也越來越深。游戲的玩法、畫面、世界觀、設定相繼披露,玩家們也在其中看到了制作方融合創新,打造全新游戲品類的野心,以及對于沙盒和MMORPG兩種品類如何融合的思考。《我的起源》做出的這些思考和改變恰恰也是玩家關心的內容。
在手游越來越“套路化”的市場,幸好還有人想要制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