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二胎生的特別快?聽說生二胎沒有一胎時那么疼?
一胎差點生在電梯的我一直以為會把二胎生在電梯里面呢!
還好,雖然一胎在去產房的電梯里面已經露頭了,二胎我還是成功生在了產床上。
回首自己的兩次生產經歷,那個疼痛感現在已經模糊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到自己這輩子終于沒有生產壓力的輕松感在作祟,但作為一枚順產兩次都沒享受到無痛的老司機,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生孩子不疼那都是騙人的。
為何坊間會有二胎特別好生的流言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首先是生理條件優勢,有統計數字顯示,一般一胎初產婦產程大概13.5-17.5小時,而二胎經產婦只需要6.5-8.5小時,確實要快不少。
這是因為,經歷過一次生產后,宮頸口會變得比較松弛,更利于寶寶的產出,所以開宮口的時間會明顯縮短。
只要不存在胎位不正,或者胎兒體型過大等特殊情況,配合醫生的指揮,二胎都會比一胎生產相對順利。
(二)
其次是心態,無論一胎順產還是剖腹產的二胎媽媽,畢竟是有過一次實際作戰經驗的老同志了,對于生孩子這件事情已經沒有一胎時那么害怕了。
生一胎時無論是對生產流程還是生產環境都是陌生的,所以無形中會增加緊張感。再次生產可以說已經熟門熟路了,緊張的情緒會相對得到放松。
記得我生老大的時候,內檢讓我覺得是最沒有尊嚴可言的事情了,以至于二胎產檢在門診聽見臨產孕婦內檢時的嚎叫我都會淚眼婆,然后在內心一萬次詛咒我老公下輩子一定要當個女人,最好生個足球隊,好好享受下內檢的折磨。
然而二胎真的內檢的時候除了不舒服,遠遠沒有一胎時那么“矯情”了,因為醫生聽說你是經產婦,上來就是“已經生過一個的了,自覺點哈”,完全不給你扭捏的機會,心態上馬上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戰士,必須爭下這口氣,所以二胎內檢的十來次,我哼都沒哼一下。
(三)
最后是經驗,因為生產過一次了,再次生產在用力和呼吸上你會更有技巧,這樣能使生產更順利。
一胎發作那天我是先破水的,一開始我以為自己尿床了呢,還好老媽告訴我那是臨產跡象,于是我帶著羊水流干的恐慌一路來到醫院,然后在待產室聽著各種嘶喊,嚇到腿軟。
由于缺乏經驗,也不知道自己會是幸運的急產體質,結果從夜里一點折騰到第二天下午一點才開了0.5指,醫生說慢慢等到開十指吧,雖然沒有實戰經驗,好歹也是做過功課的,于是打算好好感受接下逐級增加的疼痛感。但那個時候我大便感強烈,然而又不敢說,結果實在憋不住了,問護士我可不可以上廁所,結果護士看了一眼推著我就直奔電梯,邊跑邊罵我,為什么不早說,孩子頭都要出來了。
我真是委屈啊,兩分鐘前告訴我說才開0.5指,連待產室都不讓待,我哪知道這么快呢。因為提前瞎用力了,為了避免過度撕裂,醫生做了側切處理。然后一邊配合醫生一邊被醫生瞎罵,前后不過十來分鐘,孩子就生出來了,以至于去給我買午飯的隊友趕來時孩子已經出來了。
生二胎時,既沒有破水也沒有見紅,只是睡著覺感覺有點肚子疼,因為有了一胎生的過快的經驗教訓,還是去了醫院,結果等了一天也沒有任何動靜。
本以為是假報警的,結果當天夜里就發作了,淡定的我愣是等到十分鐘一次規律宮縮了才喊護士,并直接告訴她我一胎急產,應該生的很快,趕緊送我去產房。
到了待產房醫生本來要讓我胎心監護的,說估計監護搞完就可以生了,然后我直接告訴醫生,別浪費時間了,趕緊送我去產房吧,我馬上就要生了。
大概覺得我太自以為是,本來不太想理我的醫生看了一眼之后,恨不得抓著我就直奔產房,然后到達產房后助產護士都還沒就位,不到五分鐘娃就生出來了。
我很慶幸一胎生產的經驗讓我有了二胎的底氣,減少了一胎生產時的慌亂,也更懂得適當時候發力,無側切無撕裂,在自己的節奏控制下,一氣呵成,連護士都驚嘆我的速度與自我認知,大大表揚了我。
感謝老媽遺傳給了我順利生產的體制,讓我沒有經歷難產的折磨,然而生的太快也是有遺憾的,因為兩次生產都來的太猛烈,而無痛是要在開兩指以后才能打的,以至于我至今不知道打無痛是什么感覺,不知道打完無痛生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疼啊。看著別人發的無痛分娩的經驗貼,我這種硬著頭皮生產的疼痛感實在是太酸爽了。
(四)
雖然二胎生產會比一胎相對輕松,然而二胎生完后的宮縮疼,卻讓我刻骨銘心,簡直比生孩子還折磨人。
二胎生產過程中產程的縮短,意味著宮縮的力度會比一胎時要大,不然為何同樣是生孩子,為何會更快呢?
還有一點最關鍵的,就是生一胎時你年輕力壯,而生二胎時你已不再年輕,身體底子已經沒有一胎時好了,子宮肌肉的彈性也比先前差了,恢復起來自然沒有一胎時快。
(五)
最后想說,下輩子我一定要當個男人,不用經歷十月懷胎一早分娩的折磨,最重要的是不用感受坐月子的“幸福”時光。
不知道那些曾經羨慕廣大女同胞可以坐月子的男同志,這次疫情足不出戶的滋味可還行?
如果說疫情期間你們就覺得要關瘋了,那么,請多多關愛你身邊那位隨時準備河東獅吼的悍婦吧。她們剛剛從鬼門關回來,不僅不能出門,還要忍受激素急劇變化帶來的喜怒無常;還要頂著身材變形的壓力各種吃吃喝喝,努力當一頭高產的奶牛;還要不舍晝夜的喂奶換尿布;還要用功的學習各種育兒知識……
二胎媽媽就更慘了,在這些基礎上,她們不僅要忍受身體的各種撕扯,還要承受在大寶和二寶之間無法平衡內心撕裂。
漫漫育兒長路,愿你能有人心疼,有人理解,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