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陳述】:
遇到煩惱,首先要思考一下“這是誰的課題”。然后進行課題分離——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要冷靜地劃分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核心概念】:
當你在為自己的人生而苦惱,且這種苦惱來源于人際關系的話。那首先弄清“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然后,丟開別人的課題。這是減輕人生負擔,變得簡單的第一步。
【個人感悟】:
今天早上吃飯的時候,在跟10歲的兒子閑聊,他突然提到他閱讀理解里的一篇文章,內容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馬上要過生日了,她其實很想跟同學們一起過,但是父母已經熱心地幫她張羅好了,她覺得難以啟齒說出自己的想法,怕父母傷心。
但還是在生日那天跟父母坦白了,想跟同學們一起過。父母果然很失落,覺得孩子大了,不需要他們了,在孩子出門之后,老兩口非常落寞悲傷。大意是這樣。
兒子問我:媽,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我說:這很好啊,你長大了,有自己的圈子,過生日想跟朋友一起很正常啊,我肯定會提前問你,這個生日準備怎么過?如果你想跟朋友一起的話,我就幫你張羅就行了!他說:那你們會不會失落呢?
我說:孩子總歸會長大,父母早晚要面對這一天。這對父母就是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還覺得孩子需要生活在自己的庇護下。十五六歲的孩子,馬上都要成年了,肯定會有自己的圈子,過生日想跟朋友一起這很正常,首先我會對這一點表示理解。
可能你那時候不止有朋友,還有女朋友。大家都愛你,都想為你過生日,也包括父母。那要怎么辦呢?把大家都喊在一起,未必開心,你想想還有沒有更聰明的解決方法呢?
他說:分開過?
我說:是的,你把時間合理安排一下就行了,比如說,生日當天想跟朋友一起過,就跟父母說,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幫你提前安排好,讓你們開開心心過一晚。
那父母和家人也想和你一起過怎么辦呢?我們可以提前一天,在家里和父母一起過啊,這樣所有人的祝福都到位了,你也開心,父母也開心,朋友也開心,對不對?
如果你上大學以后,生日要在學校里過,我們就給你打錢,你自己安排。可以頭天晚上和女朋友一起過,生日當天和哥們一起過,或者反過來,都行。只要把時間合理安排好,所有人都可以兼顧。
很多問題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還是有很多中間地帶,凡事多動腦子,解決問題盡量雙贏,或者多贏。
我的想法,和閱讀理解里的父母的想法,其實就是在講課題分離。
當你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事情,應當由他來安排,你可以提供援助,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時,你就清楚地理解了:他過生日,他要怎么過,是他的課題。你想怎么給他過,是你的課題。可以商量,可以溝通,找到一個最優解,但不能強迫孩子一定接受自己的想法。
像文中的女孩子,如果她懂得課題分離,她就會明白,想和誰一起過生日是她的課題,她不提出來,那就只能委屈自己。如果明白這一點,她就可以跟父母直接提出來,想和朋友一起過。但會可以照顧父母情緒,和父母另外單獨過一次,問題其實就解決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不懂課題分離,就會像一座沉甸甸的山壓在孩子身上,讓他喘不過氣。他會為了讓父母高興,而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也把控不好人際交往中的界限感,面對別人的要求不敢拒絕,從而讓自己過的憋憋屈屈,累及生活、工作和家庭,直到有一天情緒爆發,何必呢。
【行動指導】:
兒子性格比較開朗,不喜歡告狀,尤其是班上女生,喜歡時不時地“欺負”他一下,只要不嚴重,我都讓他扛著就行,凡事對女生也都讓著點兒,在班里人緣比較好。
但我會告訴他,跟女生的交往中要有自己的底線,女生打他,只要不是頭、臉,還有前胸,下身這幾個關鍵位置,其他地方都不要緊。但是如果幾個女生一起圍攻他,打到他這些部位,或者讓他心里不舒服了,那就必須讓女生知道已經碰到了他的底線。
他是跆拳道紅帶,力量比較大,要求他絕對不能動手打女生。但是可以看著女生的眼睛,口頭警告她,或者握住她的手腕讓她不能再有進一步的行動。讓女生知道再有下一步過分的行為,就要付出代價就可以了。
清楚地讓別人知道你的界限,這是你的課題。別人在經歷這一次之后,就會在以后的交往中,知道你的原則和底線,會在這個范圍內和你交往,做好她們的課題,皆大歡喜。
課題分離,真的是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課。你能承受哪些,不能承受哪些,你喜歡的是什么,討厭的又是什么,要有一個完整自我的概念,才能做好課題分離,擁有健康舒適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