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世間,婆媳關系很微妙,近了不行遠了也不行。這是千年不變的一個難題。
那么為什么會存在婆媳矛盾呢?無疑是:巨嬰現象造成的。
我們又該如何在心理層面保持與父母的脫離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成年之后,
都應該有一個自己完整意義上的家庭系統,但是很多人都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例如父母的操控、自己的軟弱,而導致脫離沒有完成。
在生理年齡上已經成熟,而心理年齡卻仍然停留在嬰兒時期,捆綁在自己父母身上,捆綁在原生家庭的身上,沒有辦法跳出原生家庭獨立進行思考。
我們成年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20歲之前看父母,20歲之后就看自己了。我們不要總把所有責任推到父母身上,你想買大房子,自己賺錢,買不了就租;你想開小汽車,你自己賺錢,買不了就坐公交地鐵唄;你想生孩子,還想工作,那你就賺錢找月嫂。我們成人之后,大家就都是獨立的家庭個體了,公婆沒有義務為我們的所想所需買單。當你把這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痛苦就開始了。拿別人的手短,你拿了人家的錢就得聽人家的各種意見嘛~能不有矛盾嗎?
如果你在貪婪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煩惱自然會來。早期的佛教原典中的“苦”,翻譯過來就是“不滿足”。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上學-參加工作-生孩子-孩子成人,前半生基本就這么完事兒了,后半生如果又是帶孩子-等孩子長大,那自己一輩子啥也不用干了,多痛苦。我們更應該放別人自由,讓婆婆可以去有時間精力財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說了,我沒錢,那我別生孩子了,可以啊,?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生完孩子生活一地雞毛,為什么還要生,生了養不好,不是給社會造負擔嗎,買房買車生孩子絕對不是建立在綁架別人生活的基礎上。
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失望。不要為你無法控制的事情而費心,只要去做自己可以控制,摸得著的事情就好,這樣我們能更從容一些。
婆媳矛盾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三個字,分開住。
有了一定的距離之后,彼此之間都會互相尊重,給對方空間。其實并不是說我們不尊重老人,或者說不關心父母,而是表面看上去沒有任何能夠表現出孝順這樣的行為,但深處的好處非常顯而易見的。
我們可以跟父母住同一個小區,同一棟樓,同一樓層都沒關系,最主要每個家庭要有自己獨立的個人空間,這個房子可以是買,也可以是租。
我和濤哥之前也跟公婆在一起住過,住了沒一個月我倆就扛不住了,hhh~ 包括成人參加工作后獨立的濤哥,已經回不去他們以前的家庭狀態了,因為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了,我倆下班回家,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晚上9點出去遛狗,遛狗到11點回家。hhh`?不是說公婆不好,公婆來后我們每天下班都能吃上可口健康的飯菜了~也特別開心,但是就是覺得沒有自己的空間了,這種感覺我相信你們都懂~
所以我們就說好了,大家哪怕是樓層對門,一定不能在同個空間居住,兩個家庭都舒服,還不影響互相照顧。如有孩子了,白天工作就給他們幫忙照看下,每個月給公婆一些錢孝敬感恩供養他們,我覺得都是應該的。
因為我的公婆都非常支持我們創業,不光每期視頻都會點贊轉發,還會幫我懟小黑粉,不知道怎么懟就去百度查,還會經常給我們提反饋意見,甚至比我們自己都要上心的多。
有杠精又說了,我沒錢,你就是因為窮才會有這種思維,當你轉變思維后,你會發現賺錢真的很容易。
對了,在相處過程中,自己的底線,自我邊界,一定要挑明了說出來,避免造成大家的矛盾。比如,我婆婆喜歡一下買很多東西,北方人嘛,大家可以理解,但是我忌諱,不囤貨,婆婆很愛我們,每次都會給我們像批發一樣買很多,我就直說了:不能買這么多、為什么不能,婆婆下次也就不會了。紅線/底線一定一發生就溝通并出解決方案,避免惡性循環。具有邊界感可以不以愛的名義而無心傷害對方,讓我們的關系更加的穩定!
這是非常具有哲學意義的一個深刻道理,必須由你親自行動才能夠逐步地體會,希望大家推動學習簡法思維,斷舍離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擺脫巨嬰心理,能夠真正明白我們生命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要太多要求綁架別人為自己做什么,更加專注提升自己。
希望我們的婆媳關系都相處融洽!
祝福我們的家庭都生活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