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汪涵的這本書,有一股獨特的書卷氣。在這里,時間緩了下來。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它神奇地,讓人安靜了下來。靜靜地去享受一個下午的陽光,也輕易地,讓人憶起那些美好的場景。
書里,是他的文字,他的記憶,是的,全部屬于他??杀M管如此,他卻輕易地讓人憶起那些關于自己的美好回憶。
外婆家的味道
從未走過靖港鎮的小徑,也從來沒有嘗過李家香干的味道,可這篇《靖港香干》卻讓我憶起了小時候外公做的紅燒豆干——小時候最愛吃的菜。那時候,外公還在賣熟食,家里總是有熟食的味道。吃飯的時候,外婆總會拿個小盤子,放上紅燒豆干,放到我面前。于我而言,外婆家的味道,就是這又香又好吃的豆干。有著自家沒有的味道,但卻比外面買的熟食多了一分家的味道。如今,外公年紀大了,味覺也沒有以前那么靈敏,外婆家也沒了那股子紅燒食物的香味,我想,我再也遇不到那時候豆干的味道了,有的,只是記憶里的味道,偶爾想念,偶爾懷念。
過年的滋味
看到《糍粑》,看著看著,覺得跟小時候村里一起打年糕感覺好像。直到看到最后的“糍粑的故事”才發現,原來就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各地的做法和叫法有些差異罷了。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快過年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打年糕。那是一個天氣非常好的冬日,太陽特別暖和。村里的大人聚集起來,喊著號子,輪著一起打年糕。對小時候的我來說,這個過程真的很漫長,只見不停地打,不停地翻,一直重復著同樣的動作。那時候覺得好無聊呀,什么時候可以吃呢。一直想不通,是怎么判斷年糕打好了的,在我看來,明明差不多呀。最最期待的,是打完年糕之后,粘在那個錘子上的年糕,其實,并沒有什么味道,可直到現在,仍然記得那個味道,仍然覺得那味道簡直無與倫比,是我記得的,最為清晰的過年的味道。
如今,打年糕的景象即使在村里,也見不到了?,F在,大家都直接買年糕,很方便,也不用那么折騰了,可我總覺得,總是缺了那么點味道。
刨花里的時光
木盆里的漂流聲,讓我憶起了木頭的香味,那是小時候才有的光景。當時沒覺得什么,甚至覺得木匠的工作有點無聊,有點吵,有點亂,現在想來,能看到那樣光景的我,也算是幸運。
在鄉下,比城市要“原汁原味”許多。在城市里是買房子,而在鄉下,是造房子。新房里自然少不了門啊柜子一類,也不買現成的,直接買了木頭請木匠做。依著自家的需要,依著自家房子的尺寸。原因很簡單,省錢,并且保質保量??涩F在想想,這不就是定制嘛,這樣看來,鄉村里的人們,似乎享受著城里人某些一直追逐著的東西呀。
小時候,家里也請過木匠,甚至是父親,也做過木匠活,雖然父親并不是真正的木匠。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刨木頭啦。來來回回地刨,整個房間里都堆滿了刨花,一股子木頭的香味。只是,看久了也會膩的,想看看新鮮的花樣。于是,總是在木匠休息的間隙,不停地問什么時候才能刨完。木匠就那么一遍又一遍地刨著,我不知道什么時候算好了,在我看來,明明都挺光滑的,刨了半天,刨花倒是聽過,可看起來,木頭還不是那個木頭么,難不成就這么刨著就能變成柜子了?不能理解。然后,我就不想了。守著一個角落,乖乖玩著刨花,與木匠,仿佛處在兩個世界。
而今,及時是老家,做木匠的,也就是那么幾個了,許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樂意做吧。好多年沒有機會見到刨花,那刨木頭的有規律的聲音,連同刨花獨特的香味,留在了過去的時光里。
丁香一樣的姑娘
雨巷,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這是我腦海中的江南。盡管,從小到大,似乎都沒有見到這樣的場景,而我,亦不是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喜歡戴望舒的《雨巷》,那雨中小巷的油紙傘,有著不可方物的美。小時候,喜歡踩著青石板蹦蹦跳跳,喜歡在雨中踩著那些倒印著小鎮風景的小水坑,卻從來沒有體驗過油紙傘下的時光。也許是寂寞;也許是憂愁;也許,是雨中另一個安靜的時空。
有時候,想要得到些時候什么,總是會失去另一些東西。成長的過程中,小鎮也在發生的改變。路變多了,交通方便了,人也越來越多了,小鎮似乎也越來越繁華了??蓻]有了早上那一整條街的香味,會偷偷給我多加幾個小餛飩的老板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總是讓我暈乎到迷路好幾次的弄堂也早已不復存在。也許,還可以尋到油紙傘,可那下雨天的小巷,怕是已經成了記憶中的一景,再也無法瞧見了吧。
硯臺里的記憶
小學的時候,有書法課,寫毛筆字。第一節課不是寫字,而是學習拿毛筆、用硯臺研墨,生生用了一節課的時間研墨。從一開始的心急,到中間的焦躁、一度想放棄,直到最后,終于把墨給磨好了。這個過程,與當時的我而言,簡直是一場可怕的酷刑。不停地磨,重復一樣的動作,尤其是,如果太貪心放多了水,那可真是,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能出來濃濃的、可以寫字的墨了。而恰恰是這個過程,讓那些好動的情緒,莫名地安靜下來。有時候,走得快了,或許就錯過了一些美好的東西。慢下來的時光,也自有它獨特的味道。
后記
想不起來,上一次這么安靜地看書,是什么時候。有時候總是莫名地被這個城市的快節奏帶動,總是行色匆匆,偶爾停下來或是漫無目的地漫步,心里會生生出來一種內疚的情緒,總覺得是虛度了光陰,歉疚地不得了。
看看自己的書架,好像已經沒有什么純粹消遣的書,大部分被自己當成工具書,有著這樣那樣的用途。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句話,看書就只是因為自己覺得開心,僅僅是興趣而已。那一刻,內心的某處,似乎被輕輕觸動,被封存的某些情節,似乎有些蠢蠢欲動。有時候,任性一回又何妨,“虛度”一個明朗的下午,只做自己喜歡干的事情,讓自己高興高興,也挺好。
20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