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過一篇課文 ,叫《鳥的天堂》,講的是一棵大榕樹的事情 ,那榕樹之大,居然獨木成林 , 成了 “ 鳥的天堂 ” ,這該是多么壯觀,多么讓人興奮的一件事啊!
如今,我要說的鳥的樂園,不是什么特別的地方,她就是我們的校園。說她是鳥的樂園是一點都不過分的,因為據我的觀察,校園里鳥的種類至少不下十種 ,花喜鵲、麻雀、燕子、灰椋鳥、山雀、火燕兒、戴勝、黃雀( 不確定名字 )、灰喜鵲 、布谷鳥 、啄木鳥、鹡鸰(不確定)等等。鳥的數量多少不等,它們各自安營扎寨,劃定勢力范圍,彼此基本上能夠和諧相處,共同構成校園周邊一個較完整的小生態系統。作為生活在其中的一員,我想,我們是幸運的。
最美好的時光 ,莫過于夏天的早晨。不到五點 ,外面就亮了,于是,你聽,“喳喳喳”“喳喳喳 ” , 喜鵲嘹亮的嗓門 拉開了大合唱的序幕 。緊接著 ,“戛~戛~”,一連串粗豪的號子響起 ,那是灰椋鳥的合唱,它們應該是一群急性子 ,也許又遇上了什么不稱心的事,于是一邊你追我趕 ,一邊就肆無忌憚吵起來了 ,嗓音雖然不怎么動聽,倒是很熱鬧。隨后 , 布谷鳥 “ 布谷 ,布谷 ”地吹著幽怨的簫管,燕子、火燕兒和麻雀 “嘰,嘰,嘰” 緊一陣緩一陣恰到好處地伴著奏 。其它的鳥呢,偶爾添進來一兩聲 ,比如啄木鳥 “嘟嘟嘟”的鼓槌音,仔細聽去,也分外別致 。我被這群鳥的合奏喚起 ,也被它們的興奮感染,匆匆起床,去看它們的表演了。
哇,外面好安靜,一個人都沒有!橘黃色的朝陽,剛剛探出頭來,散發著溫和的光。沒有風,樹們好像還沒有醒來,一動不動地給我一堆涼涼的綠。但是,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這個時刻的主角們吸引。
一只接一只的燕子從我頭頂 、身邊興奮地叫著一掠而過 。灰椋鳥們也在它們的地盤上聚集、跳躍、玩鬧、追逐,有時也飛到樹梢 ,有時還集體往遠處飛去 。喜鵲們有時在高高的檐角 ,有時候落腳在臭椿樹的高枝上,有時默默地從頭頂上飛過 。麻雀們也在附近,槐樹上 、屋角 、欄桿上 、路燈上 ,三三兩兩,不知在忙些什么。火燕兒很機警,它們不像前邊那幾位那般無所顧忌,它們的每一次飛停都小心翼翼 ,一雙黑豆子似的機敏的小眼睛隨時都在左顧右盼 ,與此同時,整個嬌小的身子一刻不停地有規律地顫動著 ,尤其是那條尾巴 ,像個彈簧一樣 ,一撥 ,“ 撲棱棱棱” 的一陣兒 ,十分有趣 。有時候 ,某只雄鳥總喜歡尋一個很突出的地方 ,比如高高的避雷針的尖端 ,停在上邊唱歌,像一個孤獨的流浪歌手。它們不喜歡成群結隊 ,不是單個行動,必是雙宿雙棲。
其它種類的鳥 ,就難得一見了。布谷鳥常常是只聞其聲 , 不見其形 , 明明聲音就在四周 ,你就是看不到它的影子。終于有一次,我看到它落在餐廳西南角外的電線上 , 叫著“布谷,布谷”,聲音近在咫尺,聽著分外清晰,但又很是懷疑,因為幾乎看不到它的一點動作(鳥類發聲時一般要伴隨著喙和身體的動作),繼而又暗自忖度,想必它的聲音是由腹部發出來的吧,只有腹音才那么飽滿,有底氣的。布谷鳥跟鴿子、水咕咕長得很像。
戴勝是種很漂亮的鳥兒,個頭比較大,羽毛華麗,像花豹一樣,飛起來雙翅朝正前方攏,甚為悅目。它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頭頂上有一頂金黃的“雞冠”,甚是壯麗,還有就是它的喙細長而尖,像一枚釘子,分外顯眼。我在小學部后的廁所附近,在學校操場上都看到過它們的身影。
鹡鸰是一種毛色黑白交錯的小型雀類,我以前曾在許多地方見過這種小鳥,它們能在地上急速奔跑,跑時一顆小腦袋一前一后搖搖晃晃,特別可愛。你若靠近,它便一躍而起,飛的時候不像麻雀那樣撲棱一聲就是好遠,也不像燕子一樣力道十足,靈活敏捷,它們總是一上一下,像穩重的波浪般起起伏伏,真是別具一格!
還有啄木鳥與黃雀,這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品種。難得一見,就不便觀察,所以暫時不說。
我說校園是鳥的樂園,其實還有證據。現在就跟我去看看這些小生靈們的家吧。
喜鵲和燕子的家,最是張揚,別的鳥類唯恐人類和其它動物發現它們的住所,可這兩位卻一點不怕。從選址筑巢開始,到產卵孵化幼鳥,這一系列活動,它們都有條不紊,無所顧忌地進行。喜鵲的巢安在校園里的槐樹上,楸樹上,臭椿樹和榆樹上,它們的家可是顯而易見,黑壓壓的一大團架在樹杈上,煞是威武!
燕子與人結緣不知起于何時,它們的巢總是筑在人家的屋檐下,后來,隨著人類建筑形式的改觀,它們也把巢安在樓房的過道頂角上,某些廁所頂棚廢棄的燈罩下,等等。凡是有人住的地方,必有燕子,有哪種鳥能像燕子一樣與人這么親呢?
家族最龐大的,當然非灰椋鳥莫屬,它們幾乎將實驗樓背后墻上最安全的下水管道通通利用起來,那些管道當初在挖的時候,似乎就是為這群鳥準備的。用它們來做家,真是太合適了,從底往上看太高,從上往下看又太險,你對它們是無論如何也構不成威脅的,其它動物也不行,雨水也幾乎沒有機會。而且,那下水道一定是很深,很闊,在里面造一個窩綽綽有余。它們可真有眼光!如果我是一只鳥,我一定也會選這樣的地方筑巢的。只可惜,我們沒有機會看看灰椋鳥的筑巢技術有多好。
我果然沒說錯,學校里但凡是這類靠山的人工墻,下水道里大都有鳥棲居。實驗樓背后被灰椋鳥承包了;教學樓后呢,是灰椋鳥和麻雀的雜居區,由于這里人活動較多,所以鳥兒安家就相對少些;操場上呢,居然有戴勝,大概還有其它鳥類吧。
去年的某一天,去小學部廁所,準備出來的時候,不經意的一抬頭,我的天啊,在水泥柱子與瓦頂橫梁相接處的空隙里,一窩三四只乖巧可愛的小火燕兒與我面面相覷。我一下子呆那兒了,又驚又喜,只要我愿意,我稍稍踮起腳尖就能輕而易舉地將那幾只小家伙夠下來。大概是成年火燕兒猜透我的心思了吧,它們不知何時就在我背后不遠處的紅墻上焦急地啼叫起來。這一聲啼叫,大概提醒了我,我無比慈愛地看了那些小家伙們一會兒,一邊兀自高興,一邊又若無其事地離開了。
如果你沒興趣,不細心,就會錯過很多大自然的秘密。
就是這兩天吧,我發現兩個秘密。第一,是一盞路燈,高高的葉子型的燈,在藍天下綠樹旁孤獨地矗立著,我無意中打它跟前經過時,聽到一連串嘰嘰嘰嘰的幼鳥的啼叫,聲音來自那個燈罩,燈罩下還垂著一絲兒干燥的細草。燈罩附近,兩只麻雀蹦蹦跳跳,飛來飛去,也在喳喳喳警覺地叫著。毫無疑問,這燈罩里面住著麻雀一家。我不由地對它們的創意豎起了大拇指!
第二個秘密,在一道墻縫里。誰能想到,就這么窄窄的一道墻縫,里面竟然能住著一窩鹡鸰鳥兒呢!打掃衛生區那天,也是極偶然的一轉身,像看見一顆流星一樣,一只銀白色的鳥兒飛快一躍,不偏不倚,鉆到墻縫里去了。我極其肯定,那墻縫里住著一窩鳥。我為自己的發現暗自高興。
第二天下午,趁著附近沒人,我趴到墻縫附近去打探,原來,遠看墻縫很窄,窄縫里面卻有較寬闊的洞,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絕佳的住所。
關于鹡鸰鳥,我想起一件事來,雖然這是一件善事,仍不免有點遺憾。幾年前,我還是圖書館管理員,有一天去圖書館時,走到樓道轉角處,那里一片凌亂,隱約看到有什么在動。我以為是什么蟲子,便沒大在意,待我靠近時,卻是一只小鳥,它很可憐,不知怎么回事,它給一團寬透明膠纏粘著,任憑它怎樣掙扎,不僅掙脫不了,反而越纏越緊。
它見到有人過來,大概更是惴惴不安,我見了它,開始還被嚇了一跳,待明白過來,也就鎮定下來。我想,它一定是不小心碰到了那片膠帶,然后就胡亂掙扎,就那樣掙扎來掙扎去,硬是作繭自縛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撿起來,哇,居然這么輕的一只鳥兒,幾乎沒有分量!“纏得可真夠麻煩的,”我一邊找著膠帶的頭兒,一邊感嘆,“這小家伙真夠可憐的,不過幸虧你遇到了我!”我盡量輕一點,慢一點,我深怕把它的羽毛帶下來,深怕弄疼它。還好,她很乖,一聲不吭,也不掙扎。終于,膠帶順利取下。
這不是一只特別陌生的鳥兒,它正是我從小就見過,此后又在不同地方見到過的可愛的小鹡鸰。這是一種非常機敏的小鳥兒,一般人根本沒機會抓到它們,因為它們常筑巢于墻縫里,平時基本不在人多的地方出現。如今,機緣巧合,我手上竟然有一只鹡鸰。最起碼我不該好好欣賞一番的么,但是鬼使神差的,我剛把它身上的膠帶解下來,就不由自主地走到樓道窗戶邊,毫無留戀地伸開雙手,任由它輕盈地飛走了。現在想起來,實在是覺得遺憾!
每天沒事的時候,只要走到校園里,我們總能聽到各種鳥兒的和鳴,總能看到它們不同的外形、不同的飛翔姿態,它們或呼朋引伴,或辛勤覓食,或帶雛學飛,或玩鬧取樂,無比充實的樣子很另人羨慕。
這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鳥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