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有一顆玻璃心,動不動就嚎啕大哭,甚至哭的不能自已,這是為什么呢?
中醫角度:體質決定性格
很多人都知道《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就是典型的玻璃心,尤其是她的《葬花吟》,她居然可以從葬花想到自己,覺得花落了有我來埋葬,那我死了又有誰來埋葬我呢?思及此便悲傷不已,那么我們的很多孩子也是這樣,現代的孩子都非常聰明,但是思傷脾,很多孩子由于思慮過度導致脾胃虛弱,孩子愛哭,粘人,敏感,不愛走路,挑食,愛生病都是脾虛的癥狀。
下面給大家來一段神對話:
兒子:媽媽,如果我不要爸爸了,你是不是就沒有老公了?
媽媽:是啊!
兒子:媽媽,那我長大了,可以娶你嗎?
媽媽:不可以,我是你媽媽。
兒子:媽媽,你每天早上送我上幼兒園,然后去上班,下午接我放學,還要去加班,媽媽,你說你累不累?
媽媽無語!
這是我們臨床中一個媽媽說的孩子跟她的神對話,你可能聽一聽覺得很搞笑,沒有什么啊!但是你想想一個三歲半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是否有些不可思議?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玻璃心,第一次調理從頭哭到尾,怎么哄都不聽,第二天媽媽陪著還是一直哭,媽媽怎么哄也不行,第三天奶奶接放學,進門就開始哭,非要打電話找媽媽,跟媽媽通話后開始配合,后面幾次調理還很配合,但是很粘人,不讓家長離開自己,必須坐在旁邊看著他,孩子也很少和其他人交流,不愛說話,不敢與你對視,很膽小。
這類孩子屬于典型的過敏體質,因為他對外界敏感,導致他的情緒比其他孩子要細膩,想的比其他人多,脾胃就弱。所以說體質決定性格,敏感體質的孩子就容易多愁善感,有一顆玻璃心。
心理角度: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才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癥。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后卻很一般了。
觸覺問題:
1.躲避接觸 固執于某些物件要時刻抱著才有安全感,不愛玩身體接觸的游戲,嫌棄某些質地的衣物。
2.討厭被觸摸 討厭理發、洗澡、刷牙,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3.愛打架 愛發脾氣動手打人,對非惡意的身體接觸反應激烈。
前庭感覺功能問題:
1、特別愛玩旋轉的凳椅或游樂設施,而不會暈。
2、喜歡旋轉或繞圈子跑,而不暈不累。
3、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門墻。
4、行動、吃飯、敲鼓、畫畫時雙手協調不良,常忘了另一邊。
5、手腳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時仍顯得笨重。
6、俯臥地板和床上時頭、頸、胸無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進跑出,不聽勸阻。
8、不安地亂動,東摸西扯,不聽勸阻,處罰無效。
9、喜歡惹人,搗蛋,惡作劇。
10、經常自言自語,重復別人的話,并且喜歡背誦廣告語言。
11、表面左撇子,其實左右手都用,而且無固定使用哪支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13、對陌生地方的電梯或樓梯不敢坐或動作緩慢。
14、組織力不佳,經常弄亂東西,不喜歡整理自己的環境。
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1.書寫速度慢,字跡不規則,書寫時往往過分用勁。
2.在學習和其它活動中,順序性和時間意識差。
3.容易因為非智力因素引起學習不良,完成簡單動作常常遭遇失敗,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難容易沮喪,依賴性強。
4.學習系鞋帶、扣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差,動作笨拙,不喜歡翻跟頭,不善于玩積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環境容易迷失方向。
如何訓練孩子的感統失調?
1.七八個月的孩子建議練習爬行,如果孩子不爬,家長可以通過拿一些玩具來引誘。
2.孩子洗完澡用干的粗糙的毛巾來擦身體。
3.經常用梳子給孩子梳頭或觸碰皮膚,不管男孩女孩。
4.可以經常和孩子玩撓癢癢的游戲,尤其是敏感的孩子,
5.敏感的孩子也可以讓家長在洗澡時給孩子做一些撫觸,但必須是異性,比如女兒可以讓爸爸多給孩子撫觸胳肢窩,腹股溝,讓爸爸來給孩子洗澡,可以給孩子脫敏。家長要多注意未脫敏對孩子未來的影響非常大,會導致孩子拒絕與別人接觸,慢慢拒絕與別人交流,嚴重的會導致孩子出現自閉癥。
6.一定要注意陽光下的運動,早上八九點有太陽的時候帶孩子在院子里玩一玩,曬曬太陽,運動運動。
7.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幫你父母拿東西,家長不要包辦一切,這樣反而讓孩子更加敏感。
如果你的孩子也擁有一顆玻璃心,那么一定要從體質和心理來給孩子調理。
最后推薦家長可以看一檔育兒節目【育兒大師】,“感統失調”一詞便是我從這個節目里學來的!這個節目里關于育兒的心理知識講的是非常好的,你也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類似的問題?也希望它可以幫到你,讓你在育兒路上不再迷茫,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