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資深宅女,我一貫信奉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除非要買生活必需品和倒垃圾,否則,堅決不出門。來到海口二十多天了,工作還沒找著落,天天待在家里,老莊都怕我憋出抑郁癥了,時不時跟我微信語音,告訴我她在珠海的生活小事,然后她鄭重告訴我,趁著這段難得的假期,多去圖書館轉轉吧,我現在都愛上圖書館了,你真的可以去里面待著。我搜索了一下海口圖書館,很沮喪地告訴她,可是海口圖書館離我有一個小時的車程耶。她在那頭哈哈大笑,說,那你正好可以兜兜風,讓大腦提前清醒一下啊。
我還能說什么。
不過天高皇帝遠,我不去圖書館,她也不知道呀,況且家里就我一個人,特別安靜,我自以為這樣的環境我也可以沉下心來學習的。9月份有個考試,最近閑來無事,便開始看書做題,進入復習狀態。每天頂的計劃是看10頁數,然后做一個專題的練習題。毫無意外,我一天都沒有完成任務。
我在客廳、房間和廚房之間來回穿梭,在我想開始走到客廳的桌子前,開始看我的復習資料的時候,我的大腦就開始異常活躍了:渴了,去倒杯水喝先;這水沒味道,去冰箱拿杯酸奶喝一下;有點餓了,洗幾個小番茄吃吧;吃完之后,伸個懶腰,去上個洗手間吧;上完洗手間,下意識地走進房間,癱倒在床上,好舒服呀。躺一會就好,我等會就去看書。然后,我就睡過去了。
或者在網上看看招聘信息,投投簡歷,逛逛簡書和知乎,看看別人寫的文章,一晃就到晚上九點半,鬧鐘提醒我,該聽聽力了。練習英語聽力是我為數不多的能堅持下來的事情之一,至今打卡已有460多天。聽完聽力,背完單詞,背完小短文,嚯,十一點多了,差不多洗洗該睡了,好困。那本復習的資料安安靜靜地躺在我左手邊上觸手可及的地方,我愣是碰都沒有碰它。看著它,心里有點愧疚感,默默在心里對自己說,明天吧,明天我就好好復習。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這樣的場景上演。
直到最近斷斷續續看李笑來的書《把時間當做朋友》,第一章第3節里面有一段跟我這種情況神似的場景描述,我才知道,原來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樣。大腦異常活躍,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影響,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無法保持專注力。
我們的大腦很厲害,盡管我們沒有說出口,但它已經感應到,看書做題這件事情對我而言是痛苦的,趨利避害是人之天性,大腦主動為我們做出選擇,讓我們盡量避開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事情。偷懶一時爽,卻會像慢性毒藥一樣,慢慢地蠶食我們的突破自我的能力,躺在舒適區里睡大覺,怎么能指望天上掉餡餅得事情呢?
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是不是想起來,自己還有什么事情沒有完成?你也是無法保持專注力的人嗎?
下定決心很容易,堅持貫徹所做的決定卻很困難,想邁出的舒適區,從殺死自己的“多動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