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OKR實現目標結果導向的生活方式

導讀

2017馬上要過去了,你在年初興奮地計劃要做的事情,現在完成了多少?是不是很多都沒完成,或者很多計劃早就失效或者被遺忘?沒關系,本文介紹的OKR可以幫到你。OKR(目標和關鍵成果)的特點是聚焦核心目標、讓目標可量化。使用OKR管理個人生活可以更好的抓住重點目標,降低個人管理的復雜度。拋掉僵硬復雜的時間計劃吧,使用OKR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過上目標感更強、實現方式更自由、完成度更好的生活。

  • 閱讀收益:
    • 了解OKR這個intel、google等世界頂級公司使用的管理方法。
    • 學習OKR在個人管理上的應用。
    • 獲得一個可以立即使用的OKR模板。
    • 最終獲得一個提升目標感、目標完成度的工具。

OKR簡介

  • OKR是什么:
    • 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目標和關鍵成果)是一種通過明確并跟蹤目標完成情況幫助企業完成目標的管理方法。OKR最早由intel發明,而后廣泛在google、Amazon、Twitter、豌豆莢、滴滴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中使用。嗯...你聽說過的很多牛逼公司都使用它作為OKR管理。其中Google 早在1999 年就開始在內部實行 OKR,可以說Google從一個小公司到世界頂級公司的發展過程中,OKR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 具體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一個周期開始時(比如一年和一個月),設定核心目標(O),然后羅列每個目標可量化的關鍵成果(KR)。在執行中跟蹤目標,期間可以做些調整。周期結束后,根據關鍵成果評分。OKR是公開的,從上到下每個層級有每個層級的OKR,通過OKR員工可以更好地看清公司的發展藍圖、更好地相互協作,做到上下一心。
    • 例子:
      下面是uber2014年的OKR,通過這份OKR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uber在2014年的3個主要目標以及每個目標的清晰評判標準
      uber2014年的OKR
  • OKR的使用要點
    • 完成的目標,不要太多,1~5個就OK,多了就無法實現問題的聚焦。
    • KR是可量化的。不要說“大幅增加網站瀏覽量”,而要說“日均獨立瀏覽量過 1000,相比之前提升 50%”。
    • KR是目標的成果性描述,不是一個ToDoList。例如不要寫“制作大客戶銷售材料”,因為“制作材料”只是一個任務,完成這個任務并不一定能轉換成實際的銷售結果。
    • OKR要有一定的野心,超出能力范圍30%。如果1分是滿分的話,0.6~0.7是個理想得分。太高說明目標制定的不夠具有挑戰性,不足以激發潛力;太低有可能是目標過高,也可能是自己的執行的不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野心可以體現在更多上,也可以提現在更高上。即有可能是很多目標,完成部分,每個都得分大于7,但有幾個沒有完成,最后總得分還是小于7;也有可能是更高的要求。
    • 如何處理不打算完成或者無法完成的部分?
      對目標進行總結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和調整部分目標或關鍵結果,對于不打算完成或無法完成的部分不要刪除,但可以做出調整說明。
    • OKR的評分要根據實際難度和完成度平衡,并不一定是線性的。
    • OKR的制定要從企業的使命、愿景、戰略而來。KR來自O,而O來自企業的戰略,而戰略是基于公司愿景的。


      image.png
  • PS:OKR與KPI、績效的關系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內公司開始使用OKR,百度上搜OKR的話會有不少信息。但是其中不少錯誤的理解,例如把OKR和KPI作為完全對立的兩樣東西,事實上兩者都是一種管理方法而已,本質都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文章把OKR作為績效考核的目標,實際上OKR和績效毫無關系。此部分不是本文的重點,此處不詳談。

個人OKR

自從在工作中使用OKR后,我每天都神清氣爽,目標明確,總能hold住關鍵目標,感覺是美滋滋。所以我就想把OKR應用到個人生活上。我怕就我一個人這么用,就上網搜了下,發現把OKR用在個人生活上的還不少~使用OKR后,整體的感覺就是---更輕松自由,但目標感更強也執行的更好。為什么會有這個效果?我認為大致如下:

  • 聚焦核心目標:
    相比詳細的時間計劃,OKR的信息量要少的多,這樣的好處就是聚焦。打開OKR一看,很清晰的幾條目標。如果太多太細,就不好把握,如果每條目標還有比較具體的完成時限等信息,那就更難把握了。正因OKR的精煉,反而更能清晰的抓住目標。所謂less is more,少就是美。關于這點可以參考我的《unix設計思想中的哲學》
  • 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自由地選擇實現路徑:
    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你想到的是諸如上個學期每門課考了幾分、賺了多少錢、看了幾本書等等這些具體的結果,而不是具體的過程。時間的價值在于誕生的結果。
    但是當我們在做一般的時間計劃中,往往會錯誤地將注意力重心放在過程及其中的時間元素,比如XX點開始花XX分鐘做XX事情。當然這不是說過程不重要,只是要相對的弱化。
    在細化到一周的OKR框架下,我不會再制定詳細的時間計劃,而是根據OKR評估每個目標的時間消耗以及根據其特性做些停留在大腦里的大致規劃,或者只是拿紙筆簡單劃拉幾下。我給自己比較大的自由去安排調整做事的時間點和時間長度,只要完成目標就好。雖然這樣子看上似乎很散漫,但是因為在目標上把握更牢,實際效果卻更好。如果使用具體的時間安排或者路徑規劃,會讓我處處掣肘。因為時間的預估很難,大部分時候事情實際消耗的時間我們預料的多,所謂侯世達定律---“實際做事花費的時間總是比預期的要長,即使預期中考慮了侯世達定律”。加上無法預估的意外事件,我們的計劃大部分沒法很好的執行。這個時候就需要去調整計劃,一步動后面都要動,需要花很多的資源去維護。另外,屢次計劃執行不利,就會心生挫敗。所以,只要抓住關鍵目標,可以在實現路徑上給自己更多的自由,這樣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例如我現在很多時候都會使用先解決“hardcore”的方式做事方法,雖然可能早上進行“英語美文背誦”這件事比較好,但是如果我先解決了今天的hardcore任務---“完成學習報告”,我心里的壓力會少很多,人會比較開心,而且萬一如果實際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或者有意外事件,我至少能保證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

總結一下:OKR聚焦核心關鍵目標,更易把握,目標感更強;目標可量化的關鍵成果提高了行動的可操作性;因為強調了目標和結果,相對弱化具體的實現路徑,讓自己更自由更輕松,但由于目標明確反而實際上的效果更好。

個人OKR在制定和執行上,和企業OKR類似,但也有些區別:

  • 個人的OKR屬于你個人,你可以隨意寫你的目標,大到財富自由,小到先賺一個億。
  • 最難的是按時檢查OKR完成情況。企業里,會有機制要求在指定時間進行OKR的制定、檢查。但個人的話就需要自己去養成習慣。如果忘記或者懶惰而延遲,不要責怪自己,以練習的心態補上就好。

資源分享

為了更快的上手,我分享下我在用的OKR表格模板。因為一些原因不方便給出實際文件,但用excel自己模仿做一個應該不難。

image.png

這里面KR權重指每個成果在目標中的重要性,不同目標之間也有個重要性差異。
最后,有興趣的可以在google上搜索personal okr,有不少文章,OKR在個人上應用國內文章不太多。如果不會ke學shang網,可以閱讀我《ke學shang網教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