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瑪
喜歡發哥的朋友一定喜歡他參演的電視劇《上海灘》。(后來黃曉明版的也不錯)在劇中,丁力滿懷憧憬地對許文強說:“文哥,我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把家從閘北搬到霞飛路或靜安寺...”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丁力眼中的光。
劇中舊上海的霞飛路就是今天橫跨上海黃浦區和徐匯區的淮海中路,是解放后為了紀念淮海戰役而改的名字。名字雖然改了,氣質卻從未改變過。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可以媲美巴黎香榭里榭大道或是紐約第五大道的著名街區。
當時的霞飛路是以法國元帥霞飛命名的。這個街道貫穿了整個法租界,由東到西大概有5,6公里長。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它的基因里充滿了法式的浪漫。如果說十里洋場的南京路是繁華的,張揚的,那么淮海中路則是低調的奢華,透著些許的優雅。
今天的南京路繁華依舊,是全國人民到上海必去的地方,而淮海中路卻是低調許多,相對而言,來這兒逛的多是上海本地人。因為這條街上不僅有奢侈品商店,還有很多的老字號,那是懷舊的感覺。
光明邨大酒家的外面永遠排著隊,它家的鮮肉月餅和燒鹵是其它地方所沒有的,就連在上海工作的外鄉人也趨之若鶩。我有個朋友,每次回福州之前,都必到光明村買鮮肉月餅帶給家里人吃。
紅房子則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法式西餐館之一,也是上海海派西餐的代表餐廳,原名羅威飯店, 1935年創始于霞飛路。現在是淮海中路上很小的門臉,由一部老式的電梯通上二樓, 它可能沒有現在的西餐廳通透,但是房子還是那個房子,菜式也還是那個菜式,改變的可能只是服務生和去吃的顧客。
淮海中路成都路附近的老人和飯店則是有200年歷史的本幫菜餐廳,如果你想品嘗正宗的本幫菜,選它就對了。
淮海路上還有好幾個老字號的西餅店和食品商店。老大昌和哈爾濱的點心總是讓人欲罷不能,而長春食品商店和第二食品商店里的糕點、蜜餞、糖果、土特產之類的也都不錯。其中長春食品商店還賣各種醬菜,意不意外?
除了吃的,淮海中路上的國泰電影院也是很多年輕人打卡的地方。它原名國泰大戲院,建于1930年,外墻采用紫醬紅的泰山磚,屬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逛累了,來上一桶爆米花看一場電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淮海中路上還有幾個小的法式公園,都換上了現代化的設施,也是好的休憩之地。
當然丁力不可能是為了吃的而憧憬著搬到霞飛路,而是因為霞飛路上有很多的法式豪宅。除了獨棟的別墅,還有新式里弄和公寓。整條淮海中路可以說是住宅建筑的博物館。現在的宋慶齡故居,巴金寫家春秋三部曲的弄堂,還有網紅武康大樓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城市總是會更新的,新舊結合的新天地和推倒襄陽市場而建成的環貿購物中心,現在都成了人流匯聚之地。從人民路一直到上海音樂學院旁的襄陽南路,沿途有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商店,熙熙攘攘的人流從未間斷。這段路也是上海旅游節花車巡游的必經之地。
如果你想感受老上海的風情,同時又享受現代化的購物體驗,那么來淮海中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