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寫作變現這回事和月入過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是杜甫寫給韋濟的。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杜甫的成都草堂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自媒體寫作這個詞開始越來越熱。寫作自然都知道,記錄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
那么什么是自媒體呢?
自媒體是指普通大眾通過網絡等途徑向外發布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傳播方式。通俗點就是,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自己的言論或看法。
常見的自媒體平臺比如,公眾號,簡書,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大魚號,新浪微博,網易號,起點號,搜狐號,知乎號等等等等(排名不分前后)。
通過以上這些平臺,發布文章或視頻,獲得廣告費(稿費)或者引流打造自己的品牌來盈利就是所謂的自媒體變現。
我嘗試寫作是因為一本書,《極簡主義》。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詞,使命。將愛好或者興趣,進而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極致處便是使命。
越早明白這點的人越棒。多少人說著【有朝一日】的時候,其實意思就是【永不】。
極簡主義
很幸運,開始寫作時我認識了一個人。她和我分享了她的寫作經驗,她是我的引路人,是我的師傅。她從不認為自己做了大多的事,不過是舉手之勞,她說。
師傅給我指了二條明路。一是百度的豆瓣銀行,二是微信公眾號投稿與征稿星球。當我收到第一筆稿費時,整個人都觸電般的,萬千毛孔張開的那種興奮。35塊能有多少,大概付不起一頓燒烤的錢。但正是這35塊,給我打開了一個神奇的潘多拉魔盒。我開始認真對待寫作這件事。
《寫作這回事》是一本自傳性回憶錄。自敘10歲開始走上寫作之路,到收到第一筆稿費時,年輕的他把退稿釘在墻上直到釘子不堪重負為止,可見寫作之多。1973年,他賣了一本小說《魔女嘉麗》,價錢是四十萬美元,馬里奧普佐的《教父》也是這個價錢。那年,他27歲,寫作之路堅持了16年。后來他寫了更多的作品,熟知的有《肖申克的救贖》。他是現代恐怖小說之父,斯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海報
固定自己的寫作時間,是斯蒂芬金的一大秘密。村上春樹也曾經談到過自己每天早晨四點起來寫作,當時腦子靈感最多,就算沒有靈感也要固定的寫。寫得越多越順暢,多寫多看,沒有更多的途徑。
《文心》、《七十二堂寫作課》是葉圣陶夏丏尊二位大師的著作。我記得有一段,一切所謂文章的法則,目的無非是便利讀者。文章要有新意,都明白的事情,再寫出來也就沒有了必要。比如游記,行動寫得簡略(幾點鐘出發,碰到朋友某某這些讀者不想看),一筆帶過,所游的景點要寫得詳細如人親臨。
大致明白一些寫作道理之后,我選擇了百家號作為發展平臺。百家號有一點優勢,他的廣告單價收益大概是所有自媒體平臺中最高的。注冊百家號后,我給自己的訂的目標是一周二篇文章。
開荒從來都是痛苦的,何況還是一個人默默地戰斗。百家號有新手期,在百家號指數不到500時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如何快速轉正成了橫在面前的難題?通過不斷查找資料和網友分享,我有了發現。
一、必須堅持每天發文,字數不能少于1000字(不能是廢話)。
二、文章內容必須正能量(百家號是中國高端文化定位)。
三、不追熱點(一開始就追熱點,怎么也有點居心不良吧)。
四、配圖一定要高清無水印,并且緊緊扣住文章內容。
發現了問題之處,自然要解決,于是我便堅持做到每日更新一文。我開始參加百家號發布的有關征文任務,這也是獲得轉正的途徑之一。
寫作期間我遇到了新的問題,每當我文章寫好之后總在尋找圖片上而大費精力。我終于在知乎和朋友那知道了花瓣網等免費高清網站,圖片侵權現在也是個大麻煩。網絡爆炸的時代,你才能明白什么叫知識等于時間。
每天辛苦寫好文章,排版好圖片上傳。百家號指數,瀏覽量,關注,點贊等總是讓人牽腸掛肚。時間在不經意間緩緩流過,寥寥無幾的關注讓人無奈又不舍。
直到一天,我寫了一篇《崀山傳奇故事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始》。這是一篇游記,全文以趙又廷拍攝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始(我是一筆帶過),大致寫出了崀山的特色(自認),并由八角寨的主人雷再浩這一線索著重挖出江忠源其人有關歷史的重要事件(當時游覽時就特別關注過)。
文章推薦量達到一萬多,當然這和動輒十萬推薦的大神是沒法衡量的。這篇文章超過了我之前所有文章的數據的總和還多,這無疑給了我巨大動力。
認識的朋友中,在堅持日更了44天之后終于轉正的。我也開始審視自己,靜下心好好學習。杜甫云,語不驚人死不休。我肯定做不到詩圣的高度,但可以堅持自己的高度。
雖然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好是壞,但總得選一個。如果知道了,那就不叫選擇了。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布文章,只要通過平臺的審核。在社會壓力更大的今天,人們不再滿足于八小時的按部就班,于是尋找各種出路。
曾經,我不止一次看見過這樣的文章,比如“從小白到寫作月入過萬這三個方法你必須知道”這類標題。也見過各種公眾號所謂的,七天某某速成課程,只要99等等。
于是就有了,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
簡介
之前和一個朋友聊過一個話題,我們這代人,苦沒有真正苦過,愛沒有用力愛過。每天受著信息大潮的沖擊,三觀未定又備受煎熬。貧窮不再是正義,又妄圖不讓金錢成為唯一的追求。
生活確實磨難太多,一不小心就被浪打翻。有一句話,在看透生活之后仍然熱愛它,這大概就是赤子之心吧。
那么當獨特的聲音遇上精彩的文章,又會發生怎樣的思維故事?
該文章版權來源于簡書作者,易多驚,一個追逐內心本質的男子。
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文章,否則追究相關責任。
微信? wangyong198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