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有這樣的沖動,一看到瓜子就想嗑,而且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嗑了一堆的瓜子,為什么會這樣?如果做任何事情也像嗑瓜子一樣,一看到就想做,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很多事,那該多好呢?
有人就對嗑瓜子研究了一番,發現了一些規律:
無論人們喜歡與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顆瓜子;
一旦吃上第一顆,就會吃起第二顆、第三顆…… 停不下來
在吃瓜子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做一些別的事情,比如,去洗手間等等,但是,回到座位上以后,都會繼續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為止!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有人總結一下,認為有三大原因:
1、嗑瓜子這種行為很簡單;
因為簡單,人們很容易開始這種行為;因為簡單,人們很容易掌握技巧,成為熟手;這樣,增強了人們的自信,在潛意識中人們期望享受這個過程。
2、每嗑開一顆瓜子人們馬上就會享受到一粒瓜子仁。
這一點很重要,嗑開瓜子后馬上享受到香香的瓜子仁,這是一個即時回報;就是這種即時回報微妙地發揮著作用——激勵著人們不停地去嗑下一顆瓜子。
3、一盤瓜子一個一個嗑起來,過一會就有一堆瓜子皮——能夠看到嗑瓜子的成就。
嗑瓜子理論對促使行動有啥啟發?
首先,分解任務。把復雜任務分解為若干個簡單的、容易做的小任務,就像嗑每個瓜子一樣容易做。比如,寫文章。可以把分成一個故事一個故事,這樣就好入手了。
第二、及時激勵。這種激勵應該及時!就是說,完成任務以后,第一要激勵,第二要馬上激勵。比如,自己寫了一小段,你看了幾遍,覺得不錯,你就告訴自己“我太棒了,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達到自己初步設定的目標,你就告訴自己,“太棒了,這么大的工程竟然自己做完了,獎勵自己去看場電影或吃頓大餐。”
第三、展示成就。比如,不時的拿出自己寫好的文章,翻出來看看。同時,也可以同同事交流,或送去登報發表,增強自己的自豪感。從而促使你下一次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