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平平護士上的是備液體的班,就是在頭一天的下午把病人第二天需要輸入的全部液體及所加藥物一瓶瓶相對應的整齊擺放在治療室的治療臺上,以便第二天早上能夠及時給病人用上。
那天,當平平護士備完了所有病人的藥物之后,發現盛放藥物的盤子里剩下了一支平時科室不怎么用的特殊藥物。平平怕是自己不小心遺漏了,就一瓶瓶的又查對了一遍,最終還是沒有發現這支特殊藥物的安放之處。平平不甘心這件事稀里糊涂的過去,接下來就把這事告訴了負責處理醫囑取藥的主藥班護士。
主藥班護士聽了之后也說處理醫囑時對這個藥物沒有印象,她們倆共同猜測著:難道是記賬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電腦的哪個鍵無意中綁上去的?還是真的有哪個病人的臨時醫沒有轉抄而漏執行了?
但是,猜測終究不是解決疑問的辦法,要想弄明白事情的緣由還要依靠自己長期以來積累的工作經驗追根究底的去查。因為無論是上述猜到的哪種情況都會給病人帶來損失,帶來不滿,甚至會耽誤病人病情的治療。
于是,主藥班護士就循著當天有跡可循的所有用藥申請單一項項的去查,最終查出了這樣一支藥的來源。
原來,在當天凌晨零點剛過的時候,科室一病人出現了嚴重的危及病人生命的病情變化,醫生根據病人病情隨即開具了可以立即緩解病人癥狀的一組藥物。從醫囑顯示的內容來看,醫生起初是按照常規把藥物開在了系統默認的住院藥房,但是,住院藥房在晚上是沒有人員值守的,而這組液體里需要加入的藥物科室又沒有備用,所以,醫生就停掉了開在住院藥房的藥物,改開在了24小時都有人值班的急診藥房,之后,病人藥物得以順利輸入。
問題就出現在了醫生停醫囑的時候,原來,醫生只停掉了醫囑內容但沒有去掉藥物已經產生的費用,而護士由于業務不熟練,在執行的時候也沒有注意這一點,一支莫名其妙的藥物就這樣誕生了。
主藥班護士發現后及時給病人退掉了多產生的這支價格不菲的藥物,避免了病人看到一日清單后對科室人員工作態度不嚴謹的質疑,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把醫患矛盾扼殺在了搖籃。
案例二:
小張護士上的是主藥班,負責科室病人的醫囑處理及藥物的領取存放工作。
這天,小張把藥房送來的藥物往冰箱里存放時,發現冰箱里面放有兩支營養神經的藥物。小張由于不是長期的主藥班護士,不確定這兩支藥物是不是從藥房借來備用的。但是,小張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藥物在前幾天冰箱里是沒有的。
帶著對多出藥物的疑問,小張詢問了負責此項藥物治療的責任護士,問他們早上有沒有在醫囑執行單上見到這個藥物的使用。
可是,小張挨個問了一遍,幾個責任護士都說沒有見到,但他們在執行單上卻見到了其他藥物的注射應用情況。
于是,主藥班護士小張循著當天這兩支藥物的來源,查看了兩個病人的醫囑,發現了病人一直在用的這種營養神經的藥物在電腦上顯示并沒有終止。正當主藥班護士要告訴責任護士把藥物給病人用上時,責任護士拿來了當天的醫囑執行單。小張看到,這兩個床號靠前的病人的執行單真的不存在,不知道是被誰撕掉了還是打印的時候給漏掉了,但是,床號靠后病人的都有。
就這樣,兩個漏執行的醫囑因主藥班護士的一個疑問及時得到了補救。
案例三:
青青護士上的是大夜班,當他忙完了其他晨間工作,準備給當天手術病人插尿管時,發現病人的會陰部竟然沒有備皮。
青青還記得昨晚查看交班報告時病人的診斷,上面清楚的寫著:腦積水。如果真的是腦積水,病人做的手術就應該是“腦室腹腔分流術”,而這個手術是需要對會陰部嚴格備皮的。難道是前一天書寫交班報告的護士把病人的診斷寫錯了?
帶著疑問,青青迅速跑回了護士站,查看了病人的病歷,發現病人的病程記錄及各種評估單上寫的診斷都是腦積水。那就是沒錯了。
再一次核對無誤后的青青快速拿來了備皮用的用具,給病人進行備皮后順利的插上了導尿管,讓手術室的工作人員把病人接入了手術室。
一場有可能讓手術醫生發怒的事情就這樣避免了。一件有可能讓手術延遲的不良事件就這樣被這位有心的護士給補救了。
那么,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怎樣才能為護理工作拔好關呢?
1.要有責任心。
一個有責任心的護士懂得前后照應,系統的去看待問題,有為科室著想的全局觀念,有為同事著想的互助精神。不會因任何原因置別人的錯誤于不顧,任憑錯誤失去可以補救的最佳時機。
2.善于思考,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
人體是一個系統的整體,護理工作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所以,在工作中我們不能每天只機械的重復著同樣的護理操作。在工作中,我們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與病人交流,從思考中發現問題,從交流中獲取病人隱匿的信息,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以便能夠利用有效的資源進行查漏補缺。
3.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積累經驗,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俗話說:學無止境,護理工作也是如此。
我們在平時工作之余,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善于從臨床病例及工作程序中總結經驗,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因為,只有自己經驗豐富了,才能從工作環節中發現問題,也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對問題加以解決,否則,就算自己有為人補救的機會與想法,也于事無補。
4.要有一個團結的集體。
有句話叫: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的更遠。一葉扁舟固然小而美,但唯有萬噸巨艦方可遠達彼岸。
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一生都能保證在瑣碎的護理工作中做到一點兒小事都不遺漏,唯有一個團結的集體才能做到互幫互助,互相提醒,讓護理這項工作盡可能的做到完美。
護理工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雖然各個班次之間有著不同的分工,有著明確的職責,但是,它們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法真正的完全割裂開來,因為,我們護理的是同一個病人,而病人的治療康復本身就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在平時工作中,我們除了要完成本班的工作外,遇到有疑問、遇到上一班有可能遺漏的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是這樣的“為什么”有時候就為護理差錯的產生把了最后一道關。就是這樣的“為什么”就有可能杜絕一場醫患糾紛,為科室贏得好的口碑,為同事避免一場信任危機,也為病人的康復贏得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