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機器,基因生存的機器,即一切的生物,而其中最活躍最卓著的是動物,也是基因的生存的機器。
基因所能做到的也只限于事先的部署,事后生存機器在獨立操作時它們只能袖手旁觀。正如計算機下棋一樣,程序員無法直接告訴計算機下一步該怎么走,因為“時滯”——每一步棋都會有不計其數的情況出現,等計算機運行完,不知何年何月。所以,程序員預先給計算機一套規則,計算機通過這套規則完成每一步的決策。程序員正是通過這種預先間接的方式,消除時滯,控制計算機下棋。
同樣的,基因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基因機器,而充當“計算機”角色得正是大腦和神經。
題外:將思考范圍拉大到整個宇宙,其實任何形式的控制都是有時滯的。因為在理論上沒有可以超過光速的東西。而以仙女座為例,仙女座離地球200光年,假設仙女座上的某一個星球上的生命,想要摧毀地球,在仙女座發射了一個接近光速的“導彈”,需要經過200年的飛行。這顯得有點搞笑。而最好的辦法則是:在地球上安裝一個操縱地球的“算法”,控制地球的內部運行規則,讓這個算法。通過算法來間接操縱地球。腦洞大了……
而“意識”是一個生物學仍需要探索的問題,動物大腦可以建立模型,模擬出的場景可以預測可能發生的事物。我思故我在,意識是目前還沒法完全解釋的存在。。也可能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的地方。模擬能力的演化似乎終于導致了主觀意識的產生。
“”自我意識”可能是另外一種說法,但我總覺得這種說法用以解釋意識的演化是不能十分令人滿意的,部分原因是它牽涉到一個無窮盡的復歸問題—如果一個模型可以有一個模型,那么為什么一個模型的模型不可以有一個模型呢……不管意識引起了哪些哲學問題,就本書的論題而言,我們可以把意識視為一個進化趨向的終點,也就是說,生存機器最終從主宰它們的主人即基因那里解放出來,變成有執行能力的決策者。大腦不僅負責管理生存機器的日常事務,它也獲得了預測未來并作出相應安排的能力。它甚至有能力拒不服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