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世界和自己——這是一個好大的課題。
以前我是混沌:全然不知道原來自己有可能錯誤,別人可能不是錯誤,只是角度不同。后來了解了一些心理學常識,發現自己以前真是懵懂,或者說沒有開啟心智模式.
現在的我,不能說自己完全正確,因為世界本沒有完全正確,我們也正處于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但一旦啟動了正確的心智模式,感覺真是太好了,就像高度近視眼突然戴上合適度數的眼鏡。
對與錯,不那么界限分明,可能是我們站立的角度不同。比如我2011年單位演講比賽,我說自己不想去抽簽,同事揶揄“你這么厲害,隨便第幾個講?!薄坝腥四?號,你就2號吧?!蔽覜]有同意或反對,結果,被同辦公室的同事愚弄給了一個2號的順序,也許他是幫我的抽的,很明顯應該是故意給的,這也許是捉弄,但我選擇魚死網破地吵架這一方式,公開化。我的角度是兩敗俱傷。我媽的角度看“讓大家知道這么多人在這搞鬼?!薄馑际悄型洛e。一個領導說:“一個這樣的小事,(我)如此計較?!薄馑际俏义e。時間證明,領導對于我這樣的下屬都是很頭疼的。直到5年后的前幾天,還有一位領導跟我說起這事,直接說重話教育我要有團隊精神。
可見,這件事情上選擇“開撕”,站在除了我和我媽的其他角度,長時間給外人——特別是領導都是不好的印象。因為第三人的角度看,我就是團隊里的害群之馬,我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個人利益而沖撞他人,搞得別人無法下臺,這是官場大忌。所以,很多事情,人生真的沒有那么多對與錯,黑與白,有的只是最適合和最優選擇。
相信科學,這是遴選失敗后的最大啟迪,之前,一直對是否有命中注定一事將信將疑。學了十幾年的文化,我感覺世界應該是客觀的。但也許是害怕學習的努力和辛苦的打拼堅持不下,我精神上依賴有假想的神靈庇護而獲得安全感。我活著不是靠努力獲得進步的(盡管我也相信努力的力量),我活著是靠祈禱和金錢入功德箱來獲得活著的希望的。我以為自己只要夠虔誠,就會獲得保佑。但是年齡越大,這個方法越不靈驗。比如省辯論賽徹底地失敗,比如遴選的失利。我明明許下很重的金錢,跪到地洞里,信告也很靈驗,但是結果——慘敗。哪里有鬼神保佑?之前有獲得的小小成功,比如上大學、比如司考和公務員,也許真的只是努力后的偶然,不是神靈保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放開了迷信神學,我反而獲得輕松,能更客觀看待自己的成敗,也開始接受真正科學的思想和理性的價值觀——那就是:有為、主動的人生,真正為自己負責。變得不那么害怕失敗,更愿意去嘗試——人生就這么一輩子,不要期待下輩子,因為沒有下輩子,何不好好體驗,不讓自己遺憾。
積極主動。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我了解到的首要原則。雖然還不能說很透徹地理解,但是已經能了解:信守承諾。不依賴抱怨外界。保持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還有我學習的張德芬的書,告訴我們長大了要跟父母分手,思想上“斷舍離”。我母親是一個脾氣比較暴躁又喜歡給人下定論的人。以前自己常受她影響,比如她常說:“你如果怎么怎么樣,肯定考不上。”“再過二十年,你還是跟現在一個樣?!彼鋵嵞芨惺艿轿业钠接购驮靥げ剑撬驗槭芟抻谥R和眼界,給不出好的建議,反而常常給我不好的意識壓力。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非常受挫,心里沮喪,但是沒有行動,繼續墮落,更成為她認為的那種人。但是現在,我可以比較清醒地看待她對我的評價和指責,及時她說的有合理的部分,但是零星的評語不代表真正的我,人是會變得,關鍵是我有沒有依賴我自己的原則和操作系統開啟心智模式,讓自己行動和習慣無限接近于更進步?雖然,我現在還沒有開始讀遴選,但是從我決定開始改變的脫口秀、考駕照、拍微電影和做PPT中發現:只要自己真的把精力和興趣聚焦在一件事上,真的可以從感覺“沒有路走”—“居然走通了”。計劃和目標真的在走著走著的行動中,越發明晰,真的達成。反思從去年11月開始做成的幾件事,做成后發現:事情并不難。難得就是最開始:從想法到實施行動的過程。……
積極主動是對我還是個新的內容,我還在實踐中。接下來,我想用科學的方法對待我工作生活中的挑戰,把自己戰勝困難和挑戰的方法切換為自動檔模式,越戰越快樂,即使會失敗也無怨無悔。
站立角度、相信科學和積極主動,是我人生觀價值觀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啟蒙。我相信,今后會有更多變化,一定會越來越好,因為這符合科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