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沒能去西角聽鮑老師的課,深感遺憾!自己錯過了一次學習和提升的機會。看到梁老師發的美篇內容和今天聽的一節語文課,有一下思考:
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我們就進入了一個空間。這個空間中有教師,學生,教具、白板、課件等教育媒介,還有一些環境的因素。在這個空間里的所有事物都會影響教學過程。但這個空間是開放性還是封閉性,我覺得這取決于我們教師。
一節課40分鐘,看似很長其實也很短。被選入課本的文章都值得細細品味,認真推敲。這怎能是一節課就夠的?一節課上內容的取舍,即我們在這節課所要教授的內容是要認真考慮的。昨天陳校長評課中指出:低年級學段的語文教學要注重4-3-2-1。4是指識字所占比重,3是指閱讀比重,2是口語交際,1則是指文意。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后如沐春風,醍醐灌頂。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備課就有了抓手。
知道了一節課要教什么,接下來就是怎樣教了。教需要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理念。曾記得有人說:“學習需要與共同體中。”我要與學生建立一個共同體。這樣的教學才不會孤立存在。
也有人說:“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那么我們的上課呢?不是給學生上課多少課,而是讓學生記住你上的課。這需要熱情,教學的熱情。請保持自己教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