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我和妹妹第一次自助游去香港。
對香港的整體印象是很好的。分區分片的管理,非常整齊有特色,全社區居民的姓名、居住地址和聯系方式以及全年的社區活動完全公布在冊,各類活動如羽毛球、游泳等都有片區負責人通知到每家每戶,每個季度還會舉行一次比賽。
香港公務員的服務態度一流,行人稍微有點不舒服,就會有警察過來幫忙。
但城市小而擁擠,因為樓太高,主干馬路上是曬不到太陽的;的士在主干道即停即走,要打的,得干道右轉有專門的的士停靠站。最人性化的是,三步一個地鐵站,兩步一個紅綠燈。
從初中開始,各大報紙和文刊都在告誡我,要做一個素質高的中國人,萬不可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尤其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
所以出門的時候就和妹妹反復叮囑,出門要多注意,別丟了自己的臉。
其實我是個怕死的人。看到馬路上飛馳而過的大車小車就害怕,過馬路一定要有紅綠燈,覺得那才是安全的。
等人行道綠燈亮起,那一輛一輛感覺就要從身上碾過的車,在那一刻齊刷刷的全規規矩矩、整齊劃一的停在了斑馬線外,安靜的等著行人通過。
這時候,行人便緩緩踏著一杠一杠的白線,從容不迫、不緊不慢的從車前經過。偶爾用余光撇撇那厚厚的玻璃里不太清晰的人,一手搭在方向盤上,略模糊的臉上或嚴肅或焦急或微笑的表情,讓人莫名有種優越感——平時什么道都能被車占,人行道你總不能占吧,紅燈你總不能闖吧。
所以這次去香港,我是沒有丟咱大陸人臉的。
然而,闖紅燈這樣的事,卻發生在據說素質超高的本地人身上。
為什么我能認出他是本地人呢?大約我們這樣的游客,一般三五成群背著大包,慢慢走,慢慢瞅,這家店看看那家店看看,。衣服穿得很漂亮又整齊,有的帽子上還有旅行社的名字。你從他們身邊走過,就能嗅到和自己一樣外地人的味道。
本地人一般走路很快,衣著舒適簡單(除了明星),年齡較大的腋下還夾著報紙。
然后,重點來了,他們會闖!紅!燈!我目瞪口呆,說好闖紅燈的大陸人呢,說好素質高遵守規則的香港人呢?我們守著一個又一個的紅燈,而他們竟然就這樣直接穿過去了。
在香港,行人闖紅燈是要罰款400港幣的。
“為什么有些當地人也會闖紅燈呢?”我問房東老板。
“路口太多了,馬路很窄也設紅綠燈,短短一百米距離的街道,就有兩個紅綠燈在閃爍,實際上大部分的路口很少有車通過,所以就直接過了。”
是個比較好的理由。
不過,紅綠燈立在那里,規則意識卻駐扎在人心里,世界上哪個角落的人都逃避不了。一座城市要提升品質,不光公民素質要提高,規則要遵守。同時,相關部門和機構也需要制定科學的、可行性強的規則來引導全體市民遵照執行,著力人文宣傳提高全民素質,才能真正得到優質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