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刻金石甲骨,意會象形神韻
——中國礦業大學夢啟支教團開展象形字課程
為培養學生的文字觀念,傳承發揚中國漢字文化,涵養精神家園,增強文化自信,7月22日上午,中國礦業大學夢啟支教團在金沙縣第九小學(金沙縣彩虹小學)夢啟二班開展象形字課程,該課程由李洋老師主講。
課程伊始,李洋老師介紹象形字的定義,學生在了解象形字是利用圖形作為文字來表意后,李洋老師設置“象形字大闖關”互動環節,展示基礎的甲骨文圖形,讓同學們猜出是哪一個漢字其中有山川水木、日月星云、雷電烈火、家車谷禾等。在講解“家”字的甲骨文體時,李洋老師解釋到,該字表示屋里養著一頭生豬,對古人來說圈養的生豬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畜養生豬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標志,直到現在還有少數保留古風的客家人在居所內圈養生豬,因此便形成“家”字。甲骨文“星”與現代漢字“晶”形狀相近,同學們有所誤解,李洋老師耐心地說道:“星星像無數個小太陽掛在夜空,所以由三個‘日’組成。”當自然界中的諸多事物展現在古人面前時,他們用智慧將實物化為圖形表意;千年之后,當學生們看到這些圖形,仿佛是在與祖先對話。在認識了上述甲骨文后,李老師鼓勵同學們用圖形繪制一幅甲骨文畫,以形解字,以字繪形,加深同學們對象形字的印象。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提高學生識字能力,讓學生養成形象思維模式,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增強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俯察鳥獸山川,仰觀日月星辰,造象形文字,寫圖畫語言,感萬物關聯,啟嶄新歷程。
作者:李洋
攝影:張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