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間:2017.3.21
課時:第五節
主題:正視自己,無限發展
主講人:可樂媽
助教:莫雨竹
心理咨詢:風鈴
工具一:生活態度取向
可樂媽的情景模擬又開始啦!(為什么每次我都對這個環節很期待呢@)
快遞小哥來送快遞,每個快遞上面的標簽都不一樣,它們的共同點是讓人看到后不那么愉快。
那么問題來了:1.看到這些不受歡迎的禮物,你最想退掉的是哪個呢?2.想一想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有優缺點帶給身邊的人的感受。如果對自己的優缺點有困擾,可以想想怎么做才能得到改善。
每個同學都對自己的優缺點有一個明晰的認識,可樂媽這回拋出了上方卡。
通過這個上方卡,可以了解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準確了解自己和身邊人的優缺點,自己自己和身邊人在無壓力和有壓力情況下的更為恰當的處理方式。沒有完美的人,但我們可以努力做到更好。
工具二:日常慣例表
孩子需要并渴望明確的生活規律,因為規律給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們發展自律的性格。人類會懼怕很多事情,“未知”最容易讓人產生擔心和恐懼。
在每天都會發生大大小小變化的生活中,規律是讓家庭和孩子覺得和平、安全、輕松的最理想方式。容易理解、完成,同時又具有靈活性的規律表,會讓孩子茁壯成長。
日常慣例表很有必要。讓孩子參與制作他們的慣例表,以孩子為主導,會提高他們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也能夠通過給予他們掌握自己生活權力的方式,減少和家長的“權力之爭”;更因為是他們自己參與建立的規則,而能夠提高他們遵守的愿望。家長除了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外,也要覺察自己內心的上方卡。
建立日常慣例的另一個建議,是要規定最后完成的時間。
當孩子忘了,你可以問:“你的慣例表中下一項是什么?”
當孩子厭倦了以前的慣例表時,可以和他一起制作一個新的慣例表。
記住,慣例表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干,覺得受到鼓勵。由此帶來的一項額外好處是你可以不必再嘮叨。
不要求完成的完美,盡量靠近即可。
實踐慣例表,以四步為上限,小步走,堅持21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陪伴孩子共同完成,慢慢見效果。
今天的總結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