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兩本書來,《Do Unto Otters》這本小書,是一個更加歡快的存在。作者Laurie Keller,更有名的一本書叫做《The Scrambled States of America》。不過,我更喜歡這一本,我女兒也一樣。
故事講的是,兔子先生發(fā)現(xiàn),附近搬來了水獺一家——嗄,這可怎么辦才好,兔子先生可從來沒和水獺打過交道!
面對著抓狂的兔子先生,貓頭鷹伙計給他了一句金玉良言——“Do unto otters as you would have otters do unto you(你用希望他們對待你那樣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就對了!
兔子先生陷入了沉思,我...想...讓他們怎么對待我呢?
首先,我希望水獺們都很友善,跟我打招呼,微笑,說話的時候看我的眼睛...
還有,禮貌地說“請”,“謝謝”,“打攪了”...
還有,要誠懇,要對鄰居體貼尊重...
還有...
還有...
兔子先生的所思所想,書里用得都是特別歡快的語言呈現(xiàn)方式,水獺們的身影在書里反復出現(xiàn),不時侵入了兔子先生的大腦。幸運的是,經(jīng)過這么多的“想要被怎樣對待”的思考后,兔子先生也終于搞清楚了他要怎樣對待他不速而來的新鄰居了。故事的末尾,兔子先生和他的水獺朋友“DOO-DEE-DOO”愉快地跳走了。
這真是一本講起來就嘴角止不住上揚的書,卻是一本實實在在的教小朋友行為舉止的“洗腦書”。只是這個“洗腦”,洗得有點聰明。
在我看來,它不僅用一只神經(jīng)過敏的兔子先生告訴我們——怎樣的行為舉止,才是讓人舒服的相處方式,它還告訴我們,對我們不了解的人和事物,沒有必要濫用想象力以致大驚小怪,只要把他們,當做和我們一樣的人去對待,就可以了。
從這里,我們也理解了“教養(yǎng)”的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無論心里是否有猶豫或不確定,都要以善意的初衷去理解他人,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
被世界溫柔以待,是期望;報世界以溫柔,是責任。而責任always come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