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2016.01.17】千里跬步小組第二次討論會
1?第二次討論會的發起
1.1?組內交流氛圍不濃厚
距離上一次討論會已經回去1個多月的時間了。在這一個月時間里小組微信群并沒有積極的進行交流討論。主要原因還是自己身為組長沒有將小組討論的氛圍帶動起來。反而是想著“沒有什么話題也就不要在微信群里說話了,不要耽誤大家的時間”這些為自己找借口的想法。
1.2?與指南針小組的對比
而指南針小組的討論會已經到第四次了,討論會之外的活動也組織的有聲有色。比如小組內部成員互相打電話,建立閱讀會,建立早起團……。小組互助的能量大大的,特別是組長囡囡,進步非常明顯,在如此段的時間內,感覺指南針小組在跑,而我們小組卻是在停滯不前。如此反差讓我更加自責,主動找囡囡聊天,向囡囡索要經驗和小組建設的意見。
了解組員的狀況是關鍵,囡囡說組員的工作、生活、學習的節奏各不相同,需求也不一樣。在了解組員的基本情況下再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小組活動,會更加高效。
1.3?組織第二次討論會
想想看小組成員馬博士、嚴哥、冒冒、佳琪都是3721組委會成員,都有著超高的能量,我和麗婧剛剛進入掌控每一天的學習。那就要轉換一下思路,雖然本月我和麗婧是組長和秘書,但對于成長來說,我們是學習者,站在滿足需求的角度上,組織討論會,我們來學習,他們來分享,共同達到互幫互助的目的。
于是在微信群里發布本周六晚8點的討論會通知,結果大家都積極反饋。只有佳琪因為期末考試無法參加。
2?第二次討論會
2.1?倉促開始的討論會
原計劃是想著簡單的討論,在微信群里進行。馬博士馬上就問我們是進YY的那個語音頻道。一下子自己的崩潰了,沒有做準備工作,討論會通知也沒有發詳細的流程介紹。討論會的主持、記錄、錄音都沒有分配角色。一切都沒有做好準備工作。自己對待討論會如此不重視,讓別人怎么重視呢。即使是一次簡單的討論會,也必須要認真對待,這樣是對參與討論會的組員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負責。
2.2?小組成員1月計劃完成情況
討論會第一項是介紹各自1月計劃的完成情況。自己在1月份的前三周完成率不到50%,而最近一周自己精力特別差,月度計劃推進的相當困難。后續還有兩周,積壓的任務特別多,尤其是重點任務推進的緩慢。同時每日還有臨時任務加入進來,需要完成的任務越來越多,導致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崩潰的邊緣。
其他小伙伴的完成情況都推進順利,特別是冒冒的計劃完成率已經可以達到90%了。有三人1月份的情景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冒冒放假回家、嚴哥出差在外,馬博回學校。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計劃推進困難、完成率受到影響。還有麗婧在計劃推進的過程中,由于碰到工作崗位的變動,也受到了一點影響。但是1月份總體完成50%的計劃要求,小組還是能夠完成的。
2.3?計劃分解的困惑
討論會第二項議題是從年目標到月計劃,再到周計劃、日計劃的落地實施步驟和期間碰到的疑問。其實自己對于這個流程上存在著很多的疑問。目前自己只是簡單粗暴的一步步分解下去,但是對于整個流程的每個環節的細節都不清楚。導致自己一旦卡殼,就容易崩潰。
首先是制定月計劃、周計劃。月計劃是從年度目標同一層次后的表格中拔下來的,由于沒有考慮到時間消耗的因素,導致1月計劃制定時,就是隨心所欲,憑感覺制定出的1月計劃。其實是不太符合實際情況,1月計劃制定的數量過多了,共計有36項。周計劃是從1月計劃表中分解出來,時間跨度短一些,思考的多一些,效果稍微好一點,但是仍然沒有考慮時間消耗的因素,導致某些周計劃任務完成不了。特別是第三周,精力差,臨時事項堆積著。
2.4?計劃調整的重要性
再次是調整月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在每周間隔應該回顧跟蹤任務完成進度,同時需要調整月計劃,周計劃應在每天回顧跟蹤任務完成進度,同時需要調整周計劃。所有計劃內任務有調整的,需要修改、完善。計劃內沒有的任務,需要加入放在計劃外的事項中。
這個步驟自己一直都沒有做,是因為覺得計劃就是月初或者周初制定的計劃,如果發生改變了,就不是計劃了,那對應的計劃完成率也成了擺設。
馬博士和嚴哥立馬糾正了我的錯誤觀念。計劃表是為我們達成目標而服務的,而不是為了漂亮的計劃完成率。計劃內任務的調整和計劃外任務的增加都是因為計劃在期初制定時,并不能將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條件不滿足、情景有變化、精力狀態有起伏都會對計劃產生影響,因此計劃表的調整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2.5?回顧的高度決定成長的速度
我又有疑問了。計劃調整事項我都會在doit里面進行調整、增加。為什么一定要在月計劃和周計劃表中進行調整、增加呢。
馬博士解答說調整月計劃、周計劃表是為了更好的回顧任務完成情況。
我又有疑問了,我的回顧都是基于時間開銷記錄的,那是不是可以不用使用月計劃和周計劃表來做回顧呢。
馬博士的問答讓我震驚了。
使用時間開銷記錄來回顧,一是成本較高,二是回顧時是站在行動的角度來回顧,層級會比較低。
使用月計劃、周計劃進行回顧,一是成本會較前者低,二是回顧時是站在任務推進的角度來思考,對于自己的成長幫助會更大。
一語驚醒夢中人啊,自己每天、每周、每月的回顧都是基于時間開銷記錄來進行的,本來覺著自己的系統很正常,成本自己也能忍受。但從來沒有考慮過回顧時所站高度的問題。為了提升自己的視角高度,自己一定要改變周回顧、月回顧的方式,同時周計劃、月計劃表就要嚴格按照時間間隔要求進行調整。
收獲此觀點,本次討論會簡直是太超值了。
2.6?建立資料共享平臺
最后詢問了嚴哥關于知識管理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的問題,自己完全沒有涉獵過,有點跟不上節奏,嚴哥建議我先閱讀老大的相關博文再進行討論會好一些。
同時嚴哥提出我們要建立一個共享資料平臺,將所有的資料全部都放在里面,方便管理。
于是選擇了有道云協作,嚴哥還教我如何建立分層次的文件夾系統,以及每個文件夾說明。立馬協作群里的文件就有層次,清楚了很多。以后我們小組所有的資料都可以放入存檔,同享。
同時嚴哥還提議可以建立問題集錦,收集問題,解答問題,將過程資料都放入共享平臺中。
漸漸的發現我們小組已經邁上了康莊大道了。好有希望的感覺啊。
會議結束前,大家討論了一下關于討論會的頻次問題。最終決定每兩周進行一次討論會,爭取全員參加。平時每周的討論在微信中進行,不要求所有人參加。
3?討論會的圣誕樹回顧
3.1?四個收獲
一是收獲了關于對周計劃和月計劃調整的作用和意義。周計劃和月計劃的調整不僅僅是對計劃制定的再次完善,同時也是回顧任務推進時的基礎。所以每天對周計劃的調整,每周對月計劃的調整步驟一定不能省略。
二是收獲了關于小組資料共享平臺建立的知識和目的。小組在有道云筆記建立了資料共享平臺,將所有成員的資料進行共享。可以作為歷史資料存檔,同時可以方便小組成員互相學習,最后也是小組成員提交作業的途徑。
三是收獲了規范化完成任務的重要性。馬博士和嚴哥提出了討論會的流程化需求。本次討論會進行的倉促,是自己的疏忽,以后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必須要規范、有流程、認真對待。
四是收獲了資料文件夾分層次的方法。在建立資料共享平臺時,嚴哥提出了若干建立文件夾的方法,以及其他問題收集文件夾的建議。非常實用,而且條理清楚。給了我很多啟發,可以應用到自己工作、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
3.2?三個感悟
一是小組能量巨大,一次討論會就解決了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高能人士的大腿不能放,持續吸收能量中。
二是嚴哥認真的態度令我感動。在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下還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分享,給出了非常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并解答了小組成員很多的疑問。
三是自己的水平好低,在討論相關信息管理系統和知識管理系統時,自己完全處于蒙圈狀態。要積極提升此方面的能力。
3.3?二個改變
一是自己對周計劃、月計劃的制定、調整、回顧方法和步驟的改變。從任務推進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自己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是開始建立自己的信息和知識管理平臺,有道云筆記,跟著嚴哥學習。
3.4?一個行動
下次討論會一定準備充分,將討論會前期準備事項、討論會期間的任務安排、討論會后的成果提交都提前思考、認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