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少數派 http://sspai.com/31017
甄選了 VICE 中國、煎蛋、返場 Eardrum 等眾多青年人所熱愛的媒體內容的 MONO,在如今數不勝數的閱讀 App 中,它一直是我的心頭好。最近它迎來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版,但這篇文章不僅想說新舊版有了哪些不同,更多的,我想談談 MONO 究竟有趣在哪。
讓人驚喜的開機動畫
第一次打開新版的 MONO,會看到一段八秒左右的定幀動畫,這是兩位 MONO 的員工在工作之余用 10 天時間畫的,可謂非常精致,如果覺得一遍不夠過癮,可以在設置頁面找到這段動畫。
一款閱讀應用,不僅要注重內容的質量,還要注重排版的質量。MONO 在展示信息方面選擇以圖片作為主位,大量的圖片使得這款應用賞心悅目,但在移動數據環境下使用時,就難免會耗流量了。其實,在 UI 的評價方面,語言描述總是疲軟,MONO 做了很多有趣的動效細節,它到底好不好看,還是你打開感受一下吧。
說到動效的細節,這次 MONO 在下拉刷新上動了點小心思。當你嘗試下拉刷新的時候,頂欄會出現五個選項。初次使用的人很可能會不明白除了默認的「刷新」外,怎么移動到其他四個選項,研究一番發現是左右滑動手指。這個操作對于我來說體驗略差,主要是因為新的交互不太符合直覺,不過里面添加的選項倒是比較有意思。下拉刷新本來就是一個尋找新內容的動作,相信大家也經常有刷微博刷不出新內容的失望感,MONO 選擇在菜單里面增加推薦內容來緩解這種失望,移動到對應的菜單,就會隨機推薦文章視頻歌曲等。
它開始給予用戶主動權
在之前的版本中,MONO 推送給所有用戶的內容都是統一的,沒有訂閱的概念。隨著用戶量和收納內容范圍的擴張,這種推送方式顯得有些重口難調。對部分用戶來說,可能會常常遇到自己所不感興趣的內容。
這次新版 MONO 開始引入「主題」,「用 3 個月的時間,將幾萬條內容進行分門別類,逐條整理到了不同的專題中」,將主動權交到讀者的手中。訂閱的更新內容將會在專題時間流顯示,但是底欄第一個默認的推薦板塊依舊是統一的內容。
同時,這次增加了全新的 MONO 獨家內容 —— 下午茶,「由 MONO 編輯部聯合眾多作者及造物主」打造,在同一個主題下聚合了相關的文章,視頻,音樂等內容,涉及不同有趣的話題和領域。
在之前的版本中,MONO 內瀏覽所采用的方式是比較獨特的「向下拉」,每拉一次只顯示一條新的內容,而不是連續的滑動。當初我覺得這種交互使得這個應用給人更為靈動的感受,但是現在這種方式僅僅在「下午茶」里保留。從幾個新興應用的測評中發現,新應用的初版總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新勁頭,常常會采用一些很獨特的構思,而到了 2.0 版本,它們便開始向著主流的設計方式靠近,這可以說是一種妥協吧。
這里聚集著一群偉大的造物主
MONO 將提供內容的媒體稱作「造物主」,這些媒體大都是只屬于我們青年人的媒體,比如廣為人知的展示青年文化的平臺 —— VICE,一直在堅持向我們展示這個奇異的世界。還有作為「歐美音樂風向標」的返場 Eardrum,一本我之前一直在看的雜志 Hit Music 歐美版停刊之后,那群編輯做了「返場」,也是國內不多的優秀的專注于介紹及評論歐美音樂的網站。
而最讓我吃驚的是,MONO 竟然收錄了「賢者時間」這個微信公眾號,這個公眾號好久沒有更新了,說好八月會回來現在也跳票了,對它的介紹是「一個神奇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是什么呢?不好說……
當然,有趣的造物主還有很多很多,你一定無法想象,這里的內容可以這么豐富。在這里,你不僅可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更重要的,你能夠知道這個時代的青年都在做什么,都在想什么。
MONO 自己做的幾個專題也非常有意思,其中的 MONO 日簽,每天將一句名言做成日簽的格式,以及 MONO 詩歌,將一句詩歌搭配上一張圖片,充滿了詩性與美。以及我認為是整個 MONO 最有趣的專題—— MONO 勃艮第,為一幅圖片配上吐槽語,即「日式冷吐槽」,勃艮第是法國的一個地名,當地生產紅酒,但我一直不明白這個專題為何使用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