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運用規則一
所以大家再看一下,這是具體的細節。我們拉升一點來看,你看,我的腦圖上寫了一個“分類很重要”,上面那條線直接指向核心的規則一中的關于分類這件事。
也就是說,規則說了,你讀書的時候你必須一開始,就要分類,越早越好。里面有一個“分類”和“早”。
所以,他上來應該是先說了分類。他先講規則,然后規則中有兩個要素——“分類”和“早”,然后又講了分類的重要性。那么,按照道理來說,是不是緊接著就應該要考慮怎么分類啊?
(1)建議-應用檢視閱讀
那“怎么分類”這個里邊,運用規則就是——先檢視這本書。還說了,你如果不檢視,你就錯了。
用檢視閱讀讀一遍。第二篇的目的,再讀本章就會特別清楚他是在講一個什么事。
在之前就檢視閱讀第二層次的檢視閱讀的部分,要用好分析閱讀,快和慢的問題是在檢視閱讀的過程中完成的。
(2)具體做法
我個人建議,“檢視閱讀五步法”,而這五部里邊有一個問題:做到哪一步,我們就可以看到它的分類了呢?
你判斷一下,其實就是前三步。第一步叫看包裝,要看包裝是看不出分類的。書中也說了,你僅僅是看書名是看不出分類的。
然后看整體,比如說看它的結構、前言、序言、索引,這個大約能看出來一些。如果還不行的話,你再看一些細節。
這就是檢視閱讀前三部——看包裝、看整體、看細節。這就可以看出分類。
而這個方法,其實就是書中給出來的方法,那么你如果看到這里,你基本上就可以理解第二節——從一本書的書名中你能學到什么?
也就是說,他明明那分類很重要的說了,那緊接著是不是就要說分類怎么做呀?如果是我寫書的話,我就會寫——分類怎么做。
但是他卻說了,從一本書的書名中,你能學到什么?他究竟在這個部分表達什么
其實,作者的邏輯也比較清楚,由于他建議我們使用檢視閱讀的方式來閱讀這本書,所以檢視閱讀第一步就是要看書名。
反復提到,這個作者一定是一個專家,這個專家絲毫不顧及一些小白的感受
他上來就說,從一本書的書名中,你能得到什么?那么這個書名究竟是什么呀?其實你理解清楚就是:你要檢視閱讀,檢視閱讀就要讀書名、讀……你要這樣去理解,然后就明白了。
那我們從書名入手,這個疑問已經解決掉了,咱們就知道這個事啊,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就從書名入手這個地方再多說一點。這個章節是第六章,第六章歸屬于第二篇,第二篇歸屬于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簡單來說,確定一本書的分類的能力,應該屬于分析閱讀的能力。但其實上我們再想一想,
如果使用檢視閱讀,檢視閱讀要回答主動閱讀的前兩個問題,一定要回答清楚這是一本什么書,他是怎么寫的?他是怎么展開的?具體他寫了一些什么樣的東西?
你要回答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中的分類,其實是在檢視閱讀過程中已經結束了的。
結論:一本書分類的能力,它其實并不是分析閱讀的能力,而應該是檢視閱讀的能力。作者謀篇布局把分類這個事情寫到檢視閱讀的能力。
更深入的一個結論,作者所說的“4個層次”應該是“級別”。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是一個定性的說明,不是從技術細節上來劃分的,而是從功能上來劃分的,或者說是從某一種能量級別上來劃分的
所以我覺得用“級別”這個詞可能更好一點。分類這個能力一定是檢視閱讀中的能力,它完全不是一個分析閱讀里面的能力。
那么,如果你說分類是檢視閱讀的能力,你其實就明白,對任何一個事物的分類,它都會在前期和快速以及整體性上就會具備的這個能力,這可以擴展到各個領域中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