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圖書館對古籍的界定是:“成書在辛亥革命以前,而又具有古典裝幀形式的書刊資料。包括寫本、稿本、抄本、手稿、墨跡、印本、拓本、拓片、 鈐印本等等”。
宋代以前,書籍多為手寫,用紙一般較厚,大多在0.08-0.13毫米,這時,書籍裝幀多采用卷裝形式。到宋代,印刷術蓬勃發展,為了降低成本,書籍用紙就薄了很多,一般在0.06-0.08毫米其中最薄的已達到了0.05毫米左右。由于書頁較薄,數量增加,書籍裝幀形式改變為冊頁式的蝴蝶裝。在此之后為了適應更薄的書籍用紙,加快書籍裝訂的速度,包背裝、線裝等裝幀形式逐漸發展起來。
書籍修復必須遵循的原則主要是“整舊如舊”。就是在修復時盡量注意保留書籍的原始面貌。
與整舊如舊相對,古籍修復還可以整舊如新。但這樣做只是針對那些書頁很薄、書品有缺陷、需要襯紙和做成“金鑲玉”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