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馬拉松熱潮的不斷飆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中來,誰讓我們天生就會跑呢…今天給大家分享關于跑步最重要的6項基本原則。
1、姿勢,姿勢,姿勢
? ? ?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跑步最基礎的同時也最重要的就是姿勢,“天生就會跑”沒錯,在我們4-6歲的時候是跑步運動模式最好的時候,由于隨著年齡增加,學習,工作,休息中大量不良身體姿勢,帶來了我們運動模式的代償,甚至改變,“肌肉可以很強壯,但如果它不能再合適的時機工作,在強健的肌肉也沒有用處,我們的身體在講故事,讓身體向你訴說…我們過多的在討論“步長&布頻&配速…產生速度,但是…速度的首要條件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條件是【姿勢】,簡單的說姿勢是什么呢?就是在關節靈活穩定的同時配合肌肉產生的一種運動模式。
2、觸地點靠近質心
? 聽到更多的討論是腳如何落地,但很少有聽到討論腳落在什么地方。我們先來看幾張照片,
上面這張圖片將可以更清晰看到落地腳與質心之間的關系。
3、身體在正確方向上移動
這個要點就比較好理解了,簡單的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觀察,一個是跑步【側面觀】,從側面我們可以看到跑步過程中身體是否出現過多的上下波浪起伏,就好像跳著跑。在側面觀我們要重點觀察以下幾個點a、足觸底模式,b落地點與身體質心位置,c、擺動后期膝關節的位置,d、擺動期髖屈幅度,e、胸,軀干的位置,f、頭部和眼睛的位置。另外一個面是【背面觀】也就是額狀面的觀察,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a、步寬,b、腳的位置,c、髖關節的穩定性,d、軀干的位置,e、肩胛骨。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以上因素的累加來優化你的跑步模式。
4、協調,圓形拋物線運動
? ? ? ?為什么說跑步是一門藝術,因為,跑,人人都會,想要跑好不但需要充足的體能,還需要用心用腦,想要跑好,需要好水平的神經肌肉協調性,把握精確的時機,在肌肉平衡的狀態下發展跑步專項力量,同時能做到運動分離。
跑步是一個【擺動-負重-推進-擺動】周期性的自然循環,這就意味著前一個運動非常影響下一個動作。理想的跑步模式看上去是什么樣呢?運動軌跡又是什么樣呢?看下圖
5、觸地時間更少
想要獲取更好的步頻來提升配速的時候,大家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觸地時間呢?當每一步的觸地時間增加0.01秒,一個馬拉松下來會增加多少時間可以清楚的算出,現在網絡上看到的幾種落地方式有足跟落地,前腳掌落地,全腳掌落地…大家仔細一分析就可以知道結果…以后連載會給大家拿出數據視頻進行分析。
6、跑步的量,強度&密度
在跑友圈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月你跑量多少?”幾乎大家都在用跑量來衡量一個跑者的能力。但大家最后有沒有去分析,這個個月下來的跑量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做工消耗呢?例如最普通的LSD(長距離慢跑)不僅僅是長距離慢跑這么簡單,有了長距離做為基礎,關鍵在于“慢”上,到底要多慢?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跑者對自我訓練的量,強度,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