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活得輕松?誰不想妙計百出?誰不想與時俱進?誰不想享受假期?但要怎么實現呢?頻繁的中斷、重復的活動、迫近的期限,常常使我們力不從心。因此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更多的被迫行為、更多的難以為繼,同時妨礙了我們自覺、專注、清醒地思考。結果是心智游走于過去未來之間,只為找某個人、某件事來頂罪,掩蓋我們虛構中的無能。
作者簡介: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專門發明了番茄工作法進行時間管理,靈活應對。后史蒂夫(Staffan Noteberg)認真踐行番茄工作法后寫《番茄工作法圖解》,一套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簡單到用一支筆、一個番茄鐘與三張紙就能學會。
解決問題:番茄工作法用以提升個人與所在團隊的生產力,順應人體機能、培養節律感。從而做到,減輕時間焦慮、提升集中力與注意力、減少中斷、增強決策意識、喚醒激勵與持久激勵、鞏固目標的決心與改進工作學習流程。讓時間不再成為緊繃的弦,反而成為同盟戰友。用100%的專注,微笑達成目標,成為無須逞強的強者。
下面就與大家一起學習使用番茄工作法進行時間管理:
一、使用番茄工作法的五個階段
二、如何進行處理中斷?
三、如何對未來的成果進行預估?
四、如何學會隨機應變?
五、如何在團隊中使用番茄工作法?
一、使用番茄工作法的五個階段:
1、計劃
工具準備:一支筆、一枚定時器、三張白紙或表格。
首先用這三張紙分別制作“活動清單”、“今日待辦”與“記錄”。“活動清單”與“記錄”可以使用多天,但“今日待辦”必須每日更新。其做法如下:
活動清單:每天早晨找來紙筆,用定時器扭啟5分鐘的番茄鐘(時間可調整)。在第一張紙的頂端寫上標題:“活動清單”,然后寫出你要完成的活動,活動無須考慮優先級與重要程度。每個活動占一行,清單上的活動要言簡意賅,最好標明活動的活動的類型,還可以加上期限,比方說:寫作 ,11PM,直到番茄鐘響起。
今日待辦:與做活動清單的準備方法一樣,在第二張紙的頂端寫上標題“今日待辦”,先看活動清單,看看有沒有漏掉沒填的內容,但別全抄活動清單的活動,要考慮今日要承諾完成的活動。然后將“活動清單”承諾今日要完成的活動抄到“今日待辦”中。
記錄:與上述方法類似,在第三張紙的標題上寫“記錄”,在第一行填上昨天的日期,日期的右邊填寫項目的個數,第二行填寫前天的日期和數據,以此類推。
2、跟蹤
確定今日活動后,扭啟25分鐘番茄鐘,從當天活動的第一個開始做起,一直到當天最后一個活動,這個過程中每完成一個番茄鐘進行短暫的3~5分鐘休息。每完成4個番茄鐘進行一次15~30分鐘較長時間休息(休息時間可長可短請自主決定)。與此同時還要收集一些過程指標,比如計算遇到的中斷次數。
3、記錄
在一天結束之后,將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歸檔,寫入“記錄”中,如果你跟蹤了中斷的次數,那就把中斷的次數以及原因寫下來。剛開始使用番茄鐘時,只跟蹤番茄鐘數就好。
4、處理
對已完成的活動要劃掉,還可以從“記錄”的原始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例如,可以計算在每個25分鐘的時間段里,平均遇到幾次打斷。或者計算一項活動在“活動清單中”表格停留的平均時間,即從記下該活動到它得到處理的時間,計算的結果也寫在“記錄”上。
5、可視化
以某種方式測量標準化的做法,然后將測得的標準與需求進行比較,以此不斷將新的、改進后的工作方法標準化。如果你想要獲得現實情況的工作習慣,在自我調整的過程中,基本每天都要做這樣的回顧。
比方說,作者要將工作的周期設為40分鐘,于是他反復測量一天可以完成多少個周期,然后將數字與他的預期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實際完成的周期太少,最后決定要將周期設為25分鐘。
二、如何進行中斷處理?
中斷是常態,當我們利用番茄鐘進行工作時,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中斷。而一旦中斷后,注意力的丟失,想要找回將要付出昂貴的代價。這時,我們應該如何進行中斷處理?首先我們要保護番茄鐘,其次分清中斷是內部原因還是出于外部原因。
如果是出于內部中斷,具體來說是直覺內心智發出的信號,比方說你在做某一件事兒時,又想著今天的晚飯吃什么?有時生理上的打斷,比如:渴了想喝水。這時就要讓自己學會堅持,其次是延遲處理法,比方說渴了,可以在完成番茄鐘后的休息補充。還有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降低標準,縮短番茄鐘的時間,練習專注度。可以將番茄鐘的時長從一開始由5分鐘、10分鐘再提到25分鐘。
如果是出于外部的中斷,比如上司急著找你。策略有如下四步:
(1)告知:“我手頭有事,正忙。”
(2)協商:“我正在忙,晚點找你行嗎?”
(3)計劃:寫下活動的名稱,稍后為它計劃未來的番茄鐘。
(4)答復:按照承諾回電或答復,不可失信。
最后一種情況是要作廢番茄鐘,這樣的情況往往屬于緊急情況,比如上司急著找你,如果你還推遲的話,恐怕會有被“炒魷魚”之憂。
由于番茄鐘具有原子性,當我們被打斷時,該番茄鐘作廢。但也不必擔憂,要做好中斷的標記。如果是內部中斷可以在該活動的后面做記號“’”,外部中斷記“-”,并在“今日待辦”的下方寫上外計劃緊急,記下緊急的事務,例如“同事打來緊急電話”,最后在一天結束之后匯總到記錄表中。
三、如何對未來的成果進行預估?
當我們完成第一步的計劃,相應地要對“活動清單”中每一項活動預估大致要用多少個番茄鐘?將不足一個番茄鐘的活動記為0,這時可以將幾個這樣的活動寫在同一行,合并為一個番茄鐘。而對于預估大于7個番茄鐘的活動,說明該活動太復雜了,應該將活動拆解成4個番茄鐘以內的活動。
對于“今日待辦”的活動還要進行定量預估,在每一行活動的后面記下預估的番茄鐘數目用“□”表示,比如“整理客廳,□□□”,每完成一個番茄鐘后,在方框內打×號“?”。如果預估的番茄鐘使用完了而活動還沒有結束,那么就要進行二次預估,繼續在方框的后面將二次預估的番茄鐘數記為“○”。相應地,在二次預估失敗后,再進行三次預估,在圓圈后面記上“△”,表示三次番茄鐘數。當三次預估也失敗,那么就說明這個活動太復雜,需要拆解。
“記錄”中的預估,即在“今日待辦”中的活動后面新增一列,比較實際番茄鐘與預估的番茄鐘數目之差,假設某一項活動被高估了3個番茄鐘,記為“+3”,另一項活動被低估了2個番茄鐘,記為“-2”。而在該列的后面還可以繼續添加一列,新增的第二列表示二次或三次預估的數目。
為了更好地預估每一個活動的番茄鐘數目,使“今日待辦”中活動更好地完成。當“今日待辦”中新增的第一列的總和為0時,從長遠來看,誤差可以相互抵消。
四、如何學會隨機應變?
(1)番茄工作法的工具可以靈活使用,找出更好的替代筆、番茄鐘與紙張的工具。比如“今日待辦”可以用一疊索引卡來替代,在此我也推薦一款手機軟件“番茄土豆”。對于初學者而言,利用簡單的紙筆與一個定時器就足矣。
(2)針對時間的應變,比如休息時間長短、番茄鐘長短以及事務番茄鐘等都可以靈活變動。這里我解釋一下事務番茄鐘的使用,事務番茄鐘用來解決一些常受到打斷的事情,比如可以在早晨的整塊時間里,設定40分鐘的番茄鐘來做這樣的事情。
(3)用思維導圖進行可視化回顧“今日待辦”,可以將一天當中的有價值的做法與想法匯成一張思維導圖,保存起來,做成每月的定期回顧。
五、如何在團隊中使用番茄工作法?
(1)用以跟蹤會議,很據優先級,扭啟一個25分鐘的番茄鐘全心全意地開始會議中每一個流程。
(2)與他人合作,約定好授權番茄鐘開始,并且匹配好番茄鐘的時長,一旦開始后全心全意地進行工作。適當時還可以做臨時的單飛,各自分開使用番茄工作法工作。
番茄工作法很簡單吧!我們一起來用一支筆、一個番茄鐘與三張紙,現在就開始行動吧。最后記得每日清晨進行計劃與預估,在每日工作結束之后進行記錄與反思,以尋求改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