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自己沒有出來創業時想法總是很天真,總以為事物之間只存在單向直線的因果關系。其實也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蛟S跟自己是理工科的背景也有關,總以為所有事情都應該遵循因果律有原因最終導致必然的結果。
身為人類這個物種,總喜歡從客觀世界中總結規律,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原因,并且推斷其因果關系??茖W的研究,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的假設、驗證(證實或證偽)。一旦被證實成為定律,就必須符合兩個基礎的邏輯:
第一,因果律(原因導致結果)
第二,定律的可重復性(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是可以重復這個結果)
現代科學的大廈,就是建立在這兩個基礎的邏輯之上。
所以,我們在面臨復雜的商業世界時,也總是期待能夠透過因果律來歸因出許許多多可以讓我們借鑒的方法及原因。並且希望這些商業的方法與原因,能夠像物理定律符合"定律的可重復性"一樣,在任何時間任何人來操作,都可以重復同樣的結果。
比如說,從這個視角來看世界時,在職場中總認為別人做的這里不對、那里不好。明明管理學的書籍上寫的那么清楚該如何管理,該如何進行員工的效率提升等等?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事情也不立刻處理!為什么如此簡單的問題,老板不直接下個命令就好,為什么要拖著擺著放著呢?如果自己當老板,一定會做得比他更好,一定會比他更當機立斷,不會那么的優柔寡斷。以上這些想法,我想很多人在職場中一定都有的這些念頭,尤其在大學剛畢業,剛進入職場時,總覺得自己有很高的能力,自己是要來改變世界。殊不知這種簡單的線性思維將妨礙自己進步,妨礙自己看清世界的許多道理,也妨礙自己理解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
創業的過程中更是如此,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案例,或者是看到別人一個成功的方法,我們就會非常簡單的以為把它拿來用之后就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孰不知,在這個原因的背后其實是有很多復雜曲折的因素,我們是沒有思考的或者是沒有看到的。無論我們看到企業成功或者失敗的因素,都只是其中一個維度,大多都是經由結果的到推出來有一個因素。并不是原全貌。所以如果我們簡單的就誤以為這樣的一個因素就會造成同樣的結果時,那我們就犯了,簡單的把因果論拿來商業上運用的錯誤,而且這樣子的一個因果論通常得到的結果并不會完全跟我們想象中是一樣的。
商業并不是科學。
商業更多的是人類這個復雜物種的人性在背后起了關鍵性作用。而且除了商業個體自己本身的問題之外,還有大環境的競爭以及大環境的趨勢變化等各種因素疊加作用。更不能期待找到一個簡單而且能夠重復執行得到相同結果的定律。物理學的"因果律"以及"定律可重復性"在商業世界里是不適用的。所以看待商業不能以簡單的線性思維來考慮,必須要有立體思維,考慮到商業背后曲曲折折的各種不同因素以及作用的原因,才能更清晰的看到商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