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下午,我們仨去地壇公園玩。
養生園里,兒子直奔一處鍛煉腿部力量的器械,顯然以他的個頭還有些費勁兒,于是想打退堂鼓。爸爸在一旁鼓勁兒:“勇敢一點,突破自己……”
我隨口道:“讓兒子克服困難,你先自己示范唄!”
沒想到就這么簡單的一句,一下子激起了爸爸的怒火,他瞪著我,厲聲斥道:“你閉嘴!別老在這兒指手畫腳!”
全身的血液轟地一下就沖到了頭頂!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這種情況極為少見!不僅引來了兒子驚訝的目光,而且幾米外還有人在鍛煉,一定聽見了!就這樣當著孩子和外人的面被訓斥,我感到又羞又怒!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反擊或逃離。若是以往,我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孩子啊外人啊,都一邊待著去,先讓老娘泄了憤再說!
2
可這次,我的內心竟然升起一股力量,就那樣一聲不吭,定定地站在原地。
無論是指責對方,還是惱火自己,都是一種對痛苦的抗拒。真正的直面,只是與痛苦同在。
我想看看,那種痛到底的感覺是什么,我會不會被痛死。
你抗拒什么,什么就會擴大;靜觀什么,什么就會消失。因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同時存在,一旦你去抗拒,等于喂養了你想抗拒的東西,壯大了它們的能量。看我竟然真的閉嘴了,他似乎也很驚訝,沒趣地叨叨了兩句就不再言語,專心去陪兒子玩了。
3
我被撂在一旁,有些心力不足,走到最近的長椅處坐下來,逼著自己不要逃離,靜靜地去覺察:呼吸急促,胸口憋悶;腹部有東西亂七八糟地翻攪著……渾身無力,卻又在微微發抖……
“我又沒指責你,只提了個建議而已,犯得著發那么大火么?!當這么多人的面,你這樣對我!回去不理你!不原諒你!讓你后悔所做的一切!”我看到自己憤怒的火焰上下奔騰,夾雜著濃濃的委屈和酸楚,想破口大罵,還想轉身就走……就這樣,身心的情緒和念頭一直翻騰著,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已與我無關;可我又是清醒的,似乎身心有一部分被抽離出來,就那樣靜靜地站在旁邊,看著坐椅上這個被情緒和念頭裹挾著的自己……
呼吸漸漸平穩下來;那些紛擾的念頭,像一幕幕獨角戲,走馬燈式地輪番上演……直到所有劇情全部散場,臺上臺下空空如也。那些翻攪奔涌的能量就這樣漸漸消失了,心真的靜了下來!
然后,我看見自己希望孩子能如他所愿堅強勇敢,以及那些愿望背后沒被看見的委屈,我知道自己在那一刻已盡了最大的力;也看見自己很多次就這樣侵犯他的邊界,指手畫腳地告訴他應該怎么做;看到自己無法做到堅強勇敢,便把擔心和恐懼投射到他倆身上……
接著,我便看見了他對兒子的關心和守護,希望兒子勇敢堅強的愿望;看見被老婆當眾指手畫腳、界限被侵犯后的憤怒和委屈——其實很多次了,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只是開玩笑或不疼不癢地輕微抱怨一下,而我卻沒能及時覺察;看到他也把自己沒有完全做到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又被我發現后的惱羞成怒;看見他對自己發火后的不滿和自責,那尷尬的表情和漲紅的面孔已經說明了一切……
就這樣,在所有的次生情緒都消失后,沒有指責,也沒有自責,也不是“反省”,我只是清晰地看見彼此在暴怒下的原始情緒,以及這些情緒下面的需要和渴望。當它們都消散以后,內在漸漸升起一股溫暖、柔軟和堅定的力量,充盈了整個身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果然如此。
抬起頭,我才發現:天空很藍,白云悠悠地飄過,還有暖風吹過……春天的樹葉綠油油的,到處是鍛煉的身影,一片生機盎然;不遠處的爺倆兒,正在歡實地玩著,溫馨又充滿力量……
看我走近,他有點兒不好意思,但那細微的表情轉瞬即逝,恢復如常。他竟然真的帶著兒子去做各種器械、“翻山越嶺”,探索未知領域了……說話也柔和了好多。我知道,這就是嘴硬的他道歉的方式,從來只用行動表達。
4
當然,這次沖突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式解決。但到目前為止,我已盡了自己最大的力;他亦有“不對之處”,但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放下改造他的欲望,只專心做好自己,同時允許他做他自己。我改變了,他就會隨之改變。
從那天后,每當我想嘮叨時,都有一份清晰的覺察自然注入,讓我看清自己改造和控制他們的沖動。家庭的氣氛漸漸有了微妙的變化,充滿了親密和包容的氣息。昨天早晨,他竟然少有地發來一篇育兒文章,和我的觀念如出一轍。
5
在內觀課程中,葛印卡反復強調:覺知與平等心是內觀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覺知”,類似于許宜銘老師所說的“覺醒”,就是在身體感受、念頭、信念等升起、運作的時候,能及時捕捉、感知,與它們同在。
“平等心”,即“洞察”,“如實地看見”,不帶個人情感和態度,不因為愉悅的感受而升起貪愛,也不因為讓人不愉悅的感受而升起嗔恨。
兩者同時存在,意味著人要在情緒、念頭升起的時候,不阻抗、不逃避,允許它們發生;同時,從“我”中抽離出一部分自己,冷靜地、客觀地看著它們升起滅去。就好像做實驗,前者是被試,后者是主試;又像做手術,前者是病人,后者是醫生。它們同時發生,同等重要,意味著我們自己既是被試又是主試,既是病人又是醫生。
6
人類痛苦的根源,用德謨克利特的話說就是“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巨大鴻溝。”變化、無常是世間萬物運行的基本規律,但我們卻執著于各種“永恒”:希望美好的事物永遠存在,屬于自己的永遠不要離去;糟糕的事情永遠不要發生,討厭的東西永遠消失。如實地觀察真相,時刻了知“無常”的存在,以一顆平等無二的心看待現象的升起滅去,是從痛苦中解脫的關鍵。當我們能如實地覺知,回報給我們的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寧靜、喜悅、幸福與慈悲。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都難以保持“覺醒”和“洞察”之間的平衡,要么容易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特別敏感,要么就會過于理性和冷漠。即使走上心靈成長道路的人,在學習的初始階段也容易走偏。不久前,一位朋友告訴我:在她學習了一些自我成長課程后,剛開始感覺很好,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指責他人。這是因為覺知力的增加挖出了以前的創傷,增強了自我的感受力,但平等心的提升卻沒能跟上腳步的緣故。很多人都這樣,我也不例外。
葛印卡老師說,這條路沒有岔路,直達幸福。在內觀共修一小時的最后,他反復說道:堅定的、耐心地、勤奮地、認真地、精進地用功,你一定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自我覺察”這條道路雖然漫長而艱辛,但堅定地走下去的人,都會讓自己和他人從中深深受益!的確很難,但仍值得我們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