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公眾號 | 格物教育
文 | @半自動
編輯排版 | 小格
圖 | 自攝網圖及網絡
筆者簡介:
深物業集團工作近10年,先后服務于阿里、華為等高新企業
本文為其多年一線招聘經驗與心得分享
工作十年,當了4年“兵”(基層員工),走上管理崗開始人員招聘,成為一名“招兵人”。
在筆者眼中,物業企業招聘基本可以分為生力軍招聘、干部招聘、基層人員招聘三類。
生力軍招聘
生力軍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儲備力量,主要招聘對象是職場新鮮人,他們是組織的青年近衛軍,是公司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
招聘目標定位
物業服務企業的生力軍招聘應當定位在二流學校的一流學生,有過學生組織管理經驗、非獨生子女者優先,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為什么要到二流學校去,
因為物業服務行業是勞動密集型,撥開那些資本市場講故事的套路,今天我們的核心產品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依舊是建立在大量重復性的簡單勞作上,在可見的5年內也不會有根本性技術革命,這就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性質。而且行業總體盈利能力是有限的,資源的有限性決定其不可能大批量吸引一流學校的一流學生加入。
那么退而求其次,與其到一流學校招二、三流學生,不如到二、三流學校招一流學生。前者高考時是出色的,但大學四年是平庸的,找工作時,身上掛著名校的頭銜,還容易把自己給“端起來”,帶著與其真實能力不相符的驕傲,對于來物業服務行業大多抱著先過渡或先“混一下”的心態;而后者,高考時是平庸的,但大學四年是出色的,在學生組織管理與溝通上都得到了鍛煉,對于獲得的難得就業機會,也會更加珍惜。
其次為什么要去招學生,
因為生力軍本身的定位就是組織未來發展的儲備力量,要求有活力、可塑性,學生的良好基礎素質及學習能力是日后快速成長的保障,學生對未來的期望是日后忘我奮斗的動力。學生成長中的價值觀決定其可以快速接受組織的價值觀與文化,這是形成團隊合力的保障。
至于為什么有學生組織管理經驗,非獨生子女者優先,
原因是學生組織管理,大都是要占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且并沒有多少眼前實際收益,若其愿意去做至少說明他精力是旺盛的,也有天生領導組織的情懷,且注重長遠的個人成長,有精力、有意愿、有眼光決定了其有成長為出色管理者的潛質。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坐而論道,才智脫離實際,這是筆者的親身經歷。所以基層磨煉對于人才的成熟與培養極為重要,物業服務行業基層不僅僅要在外部面對各色客戶,內部也要和秉性各異的員工進行溝通相處,這必然會受到很多挫折,如果沒有皮實、堅強的內心,很可能就會“練殘了”,而非獨生子女在這方面有著自己天然的優勢。
招聘活動開展
1. 招聘策劃
從招聘效率上來講,與長期合作的院校定期進行校園招聘是經濟有效的
(1)定好招聘主題
與其說定好招聘主題,倒不如說是做好人才培養主題。
因為生力軍的培訓必然是有個周期的,招聘小組成員應當與最高管理層就未來3年的發展及人才需求進行交流,定下招聘主題后,再結合現場情況,根據預算制訂好本期招聘主題與計劃,如傳統物業服務企業想進行變革轉型,就可以用“變、演、化”等字眼做為當期招聘主題,旗幟只要打出去了必然會引來同道中人的注意。
(2)做好宣傳造勢
招聘早在招聘會之前就開始了。
在校園帖吧,學校公眾號,公司的微博中進行有效互動,學生一般會比較關心公司辦公環境、氛圍,到公司有沒有人帶,能不能學到東西,未來發展渠道,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果能及時得到回復,將會吸引潛在對象的關注。
當然上面的互動,除了組織與潛在應聘者的直接互動外,更有效果的是讓學校老師、往屆畢業生與潛在應聘者之間進行溝通,這就要求日常要維護好這些關系,學生確實在組織中獲得了成長,才有可能有老師和畢業生愿意為組織站臺。
招聘宣傳單頁,是各類宣傳品的重點,結合組織VIS手冊,除使用標準色、標準字外,重點是如何在頁面中突出招聘主題,前者是身份標識,后者是主題宣達。
招聘宣傳品中最重要的就是宣講材料,宣講材料是招聘者第一次全方面與應聘者進行溝通,如何使用應聘者喜歡的語言及視覺方法,向應聘者展現其關心的內容,是件很具藝術性的工作,至于學生關心什么在之前的互動中可以加以總結提煉。
(3)做好招聘預算
因為物業服務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有限,很多企業在招聘生力軍這種重要但不緊急的人員上,并不愿意投入。
但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
首先你沒有預算,同行們也沒有,招聘時就看誰舍得。與未來的收入相比今天的投入其實都是小數,因為一旦他成才,給組織帶來的回報一年甚至一個月就能讓你“回本”。
比如在杭州招一名強電工程師,公司內部培養也許年薪12萬元即可,而社招挖人需要15萬元,招聘過來后:適應環境一個月以上+工作完全上手需三個月=這就是近4萬元的成本,如果不能勝任那損失更大。另外如果算上員工忠誠度,為企業創造的收益,就會發現生力軍招聘是最具收益的投資。
其次企業實力的不同,最多只決定招聘人員數量上的差異,千萬不要在招聘人員質量上有差異。預算有限的情況上,花在刀刃上,一定要保障在同行同城市同職位的情況下,給出的薪酬待遇是絕對有競爭力的,這樣才能在局部吸引一流人才加入。
2.面試官選派
面試官是招聘者見到的組織第一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招聘質量,有很多學生就是認同面試官而決定加入組織的,建議如下:
首先面試官應當由多人組成小組,而不要讓一個人決定面試結果,因為每個人的視野與洞察都是有局限的。
其次面試官應當來源于不同的部門,不要覺得招人就是人事部的事,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價值。
再者不管面試官來源于何處,他們必須都是本組織文化和制度的捍衛者,至于面試官善不善言詞,會不會識人這些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3.現場招聘
現場招聘的環節有很多,宣講、組織筆試、面試、個別談話等等,這里拿宣講這個環節來說:
首先,用學生喜歡的語言體系表達你要宣講的內容。這樣可以拉近大家的距離,讓大家放松下來,這樣學生才能表現出本身的特質,方便招聘方進行一步觀察。
其次,講學生希望聽的內容,而不是你想講的內容。很多企業會在宣講時一味的吹噓自己,而不關注學生的具體需求,也許在你年看來,學生問我們宿舍是幾個人住,有什么的配置,這樣的問題很不值得回答,但對于一個沒有出過遠門的學生可能有決定性影響,宣講時不要為吸引人才一味說好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說明學生到企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問題可以說的嚴重一些,這叫“丑話當先”,沒有被困難嚇唬住的,才是真正有決心的人。
再者,宣講不是把PPT講完就結束了,重點是在宣講后的公開問答環節。新鮮人的各種提問,對面試官來說絕對是一種考驗,因為你無法百分之百的事先準備好答案。個人建議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如實回答,因為他們遠比你想象的敏感和聰明。對于一些開放性問題建議可以現身說法,講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會更有效果。
筆者曾在一次校招中,被學生問道,“你在這個企業工作了這么多年,你覺得自己成功了嗎?”當時我的回答是——“8年前一個家境普通,二流學校的畢業生,來到這家公司,有機會在各個崗位上學習鍛煉,2 年前通過按揭在郊區買了房,如今成了家有了孩子,最高興的是自己工作后,帶的很多學生成為了公司骨干”。
我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成功,但當時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眼中的光芒,畢竟我們不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每個問題都需要回答得滴水不漏,我們需要的只是用真誠去感召那些同道中人。
最后,如果能安排公司往屆的成功校友現身發言,那就更有效果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如果隔壁寢室那個鐵蛋都能成功,我為什么不行呢?”
4.人選確定
今天人力資源方面有很成熟的工具來確定最終入圍的人選,但這里只講那些不能量化的部分。
首先意愿是第一位的。如果面試過程中發現對方的猶豫,就要一再的用困難試探他的決心,如學生對于離家外地工作有猶豫,那就要告訴他我們最忙的時候,春節也需要值班回不了家,然后觀察他的表現,當然這里所說的“困難”,只是把企業在這方面最極端的情況告訴對方,而不是說我們要虛構一個困難。
其次每個面試官應當分別獨立的確定自己心中的人選名單。在這之前最好減少溝通,以免影響獨立的判斷,因為獨立的判斷才有價值,大家輪流給出名單,并說明理由,最終匯總出終選名單,但是有一條準則必須把握好,那就是任何一個人選必須集體決策,全票通過。
最后名單要比計劃招聘的人員數量多10%。因為在正式報道前,還是很有可能出現個別不來了的情況。
(三)招聘支持
招聘支持,主要是指學生報道的后勤安排。
學生第一次走入社會,從報道接站,宿舍安排,生活環境熟悉,工作環境熟悉都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了學生就能很快安心下來。
宿舍應當按學生宿舍的樣式進行布置,大家集中住宿,住宿安排好后可以放一天假,由兼職生活教官帶著熟悉周邊生活配套:最近超市在哪,銀行在哪等,工作環境熟悉可以安排成一個小型歡迎儀式,這些都是小投入但能起到大作用的方法。
除了硬件的安排,一定要為同批學生安排一個兼職“班主任”,讓學生遇到困難時知道第一時間聯系誰,要在公司環境下為學生營造一種“類校園”的環境,幫助學生逐漸過渡成職業人,減少環境適宜成本,這個時間建議為1年。
六月十九日 于阿里西溪園區楓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