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做了一個大型的線上活動,投入了不少開發和設計的人力,當然還有運營推廣成本,可惜效果低于預期。
我反思了很久,希望找到問題所在。是推廣不到位,是流程設置不合理,還是操作門檻太高,這些不足肯定是存在的,但好像又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為什么效果不好
我們找來產品、技術和設計的負責人,來一起review這個活動。在大家提建議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就是我們沒有把這個活動做到極致。
這個線上活動分為預熱、海選和決賽三個階段,涉及到預熱視頻和海報、推廣資源落實、產品和設計需求、種子用戶準備和校園推廣渠道五個方向,所以工作量和業務的涉及面都很大,考驗了運營人員的多方面素質。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活動是由運營總監老毛親手抓的,還有兩個兄弟在配合,其他協同作戰的同事就更多了。所以,從這些因素來看,活動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作為一個新組建的團隊,也是第一次策劃大型活動,我們確實完整的完成了這個活動,可以說是滴水不漏,沒出差錯,也沒有用戶的負面投訴。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值得稱贊的。
但問題是,也沒有亮點。我想,這就是這個活動的問題所在。
正如上文所說,這個活動涉及了很多方向的工作,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把任務完成,而是精雕細琢每個環節,力求做到極致!
比如,預熱所需的視頻和海報素材,我們認為完成了這項工作,但現在回頭來看,還遠遠達不到「會被用戶瘋傳」的效果。因為品質不夠好,并且用戶需求抓的不到位。
比如,活動流程的設計,我們認為用戶是可以來UGC,可以自發傳播,可以把自己身邊的人都拉來。但用戶為什么要這么做,我們沒有拿出足夠的理由呀。在這個環節肯定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增加激勵分享的元素,以及從產品和頁面設計上,讓用戶操作更流暢。
比如,活動的主題選取,我們認為用戶會對這件事感興趣,會有一些優質達人來參與。但現在發現,這個主題選取的角度并不合適,導致用戶發揮的空間并不大,客觀上把很多希望參與的用戶當在門外。
如果我們真的把這些環節做到極致,甚至只是把其中一點做到極致,相信活動的效果不會這么平淡。
為什么沒做到極致
出現這樣的結果,我的責任最大!因為從頭到尾,我只關注這個項目的完成度和合理性,并沒有抓住核心要素去打造亮點,沒有深挖每一個細節,所以導致大家也是在按部就班的做事,這是非常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做事方式已經成為我的工作習慣。
因為之前在大公司大平臺,本身是有流量、有用戶、有資源的。一般情況下,只要運營正常完成一個項目,就會有相應的效果,即使做砸了,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時間一長,這樣的做事方式就在我身上根深蒂固了。
在創業團隊可不一樣。雖然公司的資金和業內資源是沒問題的,但我們還沒有現成的流量,沒有規模化的KOL,沒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所以,當運營給出一個60分的答卷時,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再說的深一些,從大公司來到創業團隊,要帶來系統的工作方法、思路和人才,這些可以幫助團隊大步前進;但一定要避免沾染「大公司病」,本文所說的缺乏追求極致的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我會努力改正。
后記
當然,這個活動不是一無是處。我們拉來了足夠數量的優質貢獻用戶,并且單價是非常合理的,這就是產品的收獲。
而且,新的運營團隊通過這次活動,有一個深度磨合的機會,同時也發現了協作流程中的問題。我們通過「項目經理」機制,解決了這個問題。
雖然這次活動沒那么順利,但我認為我們還應該堅持一些正確的思路,不能全盤否定。比如:
對于UGC類產品,我提倡興趣導向的精神激勵,去做有趣的事,不依賴物質刺激;
我堅守產品的調性,不會因為數據而去做一些無節操的事,運營必須學會堅守底線;
用于暴露問題,做得好要肯定,做的不好要檢討,客觀和開放的面對項目的效果。
廢話不多說,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