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根據投行瑞銀集團在周三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
爆紅聊天機器人 ChatGPT 的月活躍用戶在今年 1 月份預計達到了 1 億,這距離它推出只有 2 個月時間,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①
ChatGPT一路火花帶閃電?
▽
2014年。
OpenAI 創始人 Sam Altman 早年曾執掌著名的硅谷孵化器?Y Combinator。
2015年。
Altman 聯合馬斯克、彼得·泰爾、AWS、印度 Infosys 和 YC 等作為出資方創辦了 OpenAI,其目標是以最有可能造福,而不是傷害人類的方式推進人工智能。
起初。
OpenAI還是是一家非營利組織。
2019年。
OpenAI 取消非營利身份,規定其利潤上限為投入的 100 倍,開始吸引融資并授予員工股權激勵。
2022年。
OpenAI發布的DALL-E 2,以及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圖像生成模型,刷新了大眾對AI的認知,生成式AI成為最熱議的話題之一。
12月1日。
ChatGPT上線。
有人用其寫小作文,有人拿高考題來考驗它,有人讓它寫代碼……
如果說其他人還有可能只是“嘗鮮”;
那么碼農對此可謂是“又愛又恐懼”。
12月27日。
因為ChatGPT 在全球爆紅。
谷歌在公司內部發布了“紅色警報” (Code Red)。
2023年1月17日。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微軟 CEO 納德拉表示,計劃將 ChatGPT 等 AI 工具整合進該公司所有產品,并將其作為平臺供其他企業使用。
1月23日。
微軟公司在官方博客宣布。
已與 OpenAI 擴大合作伙伴關系。
聲明稱。
作為兩家公司合作伙伴關系的第三階段,微軟將向 OpenAI 進行一項為期多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以加速其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技術突破。
投資規模或達上百億美元。
2月1日。
Meta財報會議上。
扎克伯格將生成式AI提升為今年關注的最大主題之一。
同一天。
谷歌正在測試新的 AI 聊天產品,其中包括一種新的聊天機器人以及一種可能將它整合到搜索引擎中的方法。
谷歌的第23號員工,Gmail的締造者保羅·布赫海特發推悲觀表示。
谷歌將會在一兩年內被徹底顛覆——當人們的搜索需求能夠被封裝好的、語義清晰的答案滿足,搜索廣告將會沒有生存余地。
而占據全球接近84%搜索市場的谷歌,到現在仍然是一家50%營收直接來自搜索廣告的公司。
2月2日。
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宣布強勢回歸——他提交了多年來的第一個代碼請求。
據悉。
布林的代碼請求與谷歌的對話編程語言模型LaMDA 有關,谷歌最新曝光的Apprentice Bard就基于這個技術。
2月3日。
對于ChatGPT的爆火。
蓋茨表示。
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出現的重大歷史意義,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
2月4日。
谷歌已向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Anthropic 投資約 3 億美元,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將通過這筆交易獲得約 10% 的股份,交易條款要求 Anthropic 用這筆錢從谷歌云計算部門購買計算資源。
此前。
Anthropic 開發了一款名為 Claude 的智能聊天機器人,據說可與 OpenAI 的 ChatGPT 媲美,但尚未公開發布。
同一天。
根據國外科技媒體 Windows Central 報道。
集成了 ChatGPT-4 的新版 Bing 曾短暫上線,部分幸運用戶提前訪問了新版 Bing——它以聊天的方式展示搜索結果。?
2月6日。
據《福布斯》報道。
蓋茨在接受專訪時表示,聊天機器人ChatGPT以及AI領域的進展令人激動,AI將是“2023年最熱門的話題”。蓋茨認為,在教育、醫療等方面,AI都將彰顯其價值。
2月7日。
DoNews消息。
谷歌將基于現有的大型語言模型Lamda推出一款名為Bard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與ChatGPT競爭。
谷歌表示。
在未來幾周向公眾推出之前,Bard將向一組測試者開放。
同一天。
DoNews消息。
經百度確認,百度類ChatGPT項目名字確定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預計3月份完成內測,面向公眾開放。
②
AIGC正在吞噬現實世界?
▽
可能大家對ChatGPT還不了解?
它是AIGC(生成式AI)的一種,是一個基于語義理解的人工智能和語言問答模型,靠持續的機器學習來升級自身的智能水平。
目前。
基于廣泛的數據庫。
其所能溝通和回答的問題非常廣泛,對客觀類、經驗類、知識類問題幾乎“無所不能”。
但它無法處理主觀感受和主觀評價類的信息和實時數據的查詢信息。
自ChatGPT發布以來。
?ChatGPT可謂是風靡各個領域:修bug、寫代碼、寫周報、繪畫、寫小說……
但換一個角度。
?ChatGPT正在無孔不入滲透我們的衣食住行。
1.ChatGPT入侵互聯網
1月26日。
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宣布裁員12%,同時稱引入ChatGPT協助創作內容,當天股價暴漲120%。
1月27日。
亞馬遜內部的Slack消息顯示。
ChatGPT已經被亞馬遜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職能中,包括回答面試問題、編寫軟件代碼和創建
2.ChatGPT入侵商業界
1月25日。
美國國會眾議員杰克·奧金克羅斯用ChatGPT生成初稿,發表演講,討論創建美國以色列AI中心的法案。
2月6日。
寺庫表示將探索將智能內容生成(AIGC)技術應用于奢侈品相關業務,咨詢解決率超過90%,未來將對ChatGPT相關技術的使用進行深入研究和拓展。
寺庫表示。
通過ChatGPT技術可以實現類似于真人的互動對話,進一步豐富奢侈品相關文字視頻內容、產品賣點描述等內容的相關度。
3.ChatGPT入侵律師界
依賴于 ?ChatGPT 和 DaVinci 在內的AI 文本生成器,由 DoNotPay 公司培訓開發的全球首個AI律師原定于今年2月出庭,為超速駕駛案件的被告辯護。
然而。
在人類同行的強烈反對和坐牢風險下,DoNotPay 公司 CEO Joshua Browder 宣布擱置 AI 律師出庭計劃。
Browder?表示。
DoNotPay 不會再用于超速駕駛案件了,而是會將其重點放在幫助人們處理昂貴的醫療費用,以及不需要的訂閱內容和信用報告機構的問題上。
4.ChatGPT入侵教育界
2023年1月。
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的 Jon Choi 教授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 Christian Terwiesch 教授分別讓 ChatGPT「做」了次自己課程的期末試題。
結果 ChatGPT 還真都通過了!
與此同時。
紐約市教育局擔心AI工具不利于學生教育,封禁了全市學校網絡訪問ChatGPT的權限。
這邊高校正在忙著封殺ChatGPT。
另一邊。
ChatGPT卻早已“占領”了學校。
據調查顯示。
美國 89% 的大學生在用 ChatGPT 做作業。
1月29日。
針對學生們屢禁不止的行為。
斯坦福研究人員推出了基于大型語言模型LLM的 DetectGPT,便于檢測出 AI 生成文本。
5.ChatGPT入侵學術界
2022年12月。
ChatGPT大紅大紫之際,就有諸多學者和研究人員發出警告:ChatGPT很可能「殺死」大學論文。
2023年1月。
世界頂級的國際機器學習會議(ICML)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生成論文投稿。
月底。
Nature針對ChatGPT代寫學研文章、被列為作者等一系列問題,給了定性。
用ChatGPT寫論文可以,列為作者不行。
③
AI真的能夠取代人類工作嗎?
▽
2022年12月7日。
ChatGPT上線一周。
馬斯克對于ChatGPT的表現直呼“嚇人”。
并聲稱:
“我們距離危險而強大的AI不遠了。”
雖然ChatGPT所代表的AIGC和大型語言模型跟強人工智能一點邊都不沾。
畢竟。
深入思考就不難發現。
現在的ChatGPT依舊還停留在“人工智能”之上。
它當下的“理解”并不是真正理解了問答模型中的語言、邏輯和意圖,不存在“自有的”記憶和表達,充其量只是對訓練文本里排列組合的字詞的出現頻率進行統計,然后在數據庫中調取相關話題、參考相應文本、摘取詞匯段落。
因此。
它無法憑空創造之前不存在的源頭知識。
也無法自己給自己提問題。
說直白一點:
ChatGPT就是一個擁有幾乎整個互聯網囊括了無數答案的“復讀機”,又或者說是“裁縫”和“內容搬運工”。
不過。
ChatGPT存在的先天局限,并不能減淡它對當下人類社會的“沖擊”。
因為現在的社會存在大量重復而又低效的工種。
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在2022年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27年,聊天機器人將成為大約25%的公司的主要客戶服務渠道。
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2013-2032年20年時間,美國47%的工作崗位可能會被 AI 取代。
對此。
鈦媒體做過測試。
“AI有可能取代一些人類的工作,但不能完全替代人類。”
前OpenAI研究團隊負責人Jeff Clune預測。
有30%的機會在2030年借助AGI(通用AI)實現50%的人類工作自動化。他告訴記者,“每個行業和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應該考慮這項技術的影響。有一件事是肯定的:AI驅動的大規模變革正在影響我們經濟和人類文化的幾乎每個方面。”
2月3日。
美國知名的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根據專家整理出ChatGPT等AI應用可能威脅的10個行業崗位:
技術(程序員、軟件工程師、數據分析師);
媒體(廣告、內容創作、科技報道);
法律(律師助理);
市場研究員;
教師;
金融(金融分析師、私人顧問);
交易員;
平面設計師;
會計師;
客服。
除了ChatGPT本身有可能帶來的問題。
馬斯克背后OpenAI的安全性、以及它們背后的美國可能都會成為問題。
華盛頓大學語言學教授艾米麗稱:
“OpenAI 在如何使用數據方面還遠遠不夠透明,如果用戶輸入的數據被用于訓練,我預計企業會這樣想:在廣泛使用 ChatGPT 幾個月后,是否可能通過精心設計的提示來獲取公司的機密信息?”
畢竟。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比特幣就是前車之鑒。
就算靠譜一點的元宇宙也有點“虎頭蛇尾”。
ChatGPT有沒有價值?
當然有。
從某種方面來說。
它將革新幾十年來一成不變的搜索引擎的底層邏輯,甚至商業模式。
而它最大的價值?
甚至有可能實現互聯網的“普惠性”,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以最小的代價、更低的門檻調取整個互聯網上最精華的那一部分資源。
不過。
人家終究是一家商業公司,有利潤目標,也有國家立場。
這一場搜索引擎革命我們指望不上ChatGPT,只能期待國家隊能夠“知恥而后勇”。
但就像微博革新了SNS;
阿里革新了電商;
微信革新了社交;
抖音革新了短視頻;
ChatGPT帶來的不過是互聯網又一次的“內卷”。
有意思的是:
ChatGPT企圖用算法替代一部分人的重復性工作,但它在同時也模糊了AI生成內容的“時效性”。
這不。
ChatGPT已經注意到了自己的“危險性”。
1月31日。
OpenAI 官宣了區分人類作品和 AI 生成文本的識別工具上線,該技術旨在識別自家的 ChatGPT、GPT-3 等模型生成的內容。
然而。
其成功率只有26%。
或許。
當人工智能有那么一天真的能夠以假亂真“欺騙”人類。
那一刻。
才是強人工智能的黎明。
也是全人類的黃昏。
最后。
我們再聊幾句。
ChatGPT這種東西其實國內早就有了。
只不過百度的競價排名、社交平臺的私域流量、電商平臺的興趣算法……
國內大廠都把心思用在了歪門邪道。
等到國外打響第一槍。
這個時候才如夢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