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做心理咨詢已久。曾經看過催眠的電影,看過心理咨詢室的電視劇,以為它很神秘。
真正接觸了卻發現更像是通過咨詢師的專業知識,對客戶進行案例分析。
咨詢師說到的有些動機或者思維模式,是自己也曾在書上讀到過的。但自己涉獵有限,而老師專鉆這個領域,懂得的面要廣得多。比如,我讀到的更多是關于理性思考與認知方式的書。遇到情緒波動就覺得是認知出錯了,想控制自己思維方式。但是,老師卻強調要重視情緒。去觀察它,而不是否認它。去擁抱消極的負面的情緒,而不是去扭轉它。觀察它,描述它,任情緒流過,然后恢復平靜的自我,才是健康的處理方式。
說到我情緒不穩定時老公里面表現出敵對的行為,老師說:“因為你老公沒有這方面的功能。他有他的成長故事...” 我更多感受到自己心理上的某些不健全,而沒發現他不具備包容我情緒的能力。
另外,在讀了些書之后,有許多困惑,老師能幫忙進行解答。因為許多修身養性的書,都強調對自己行為的高要求。要求我們理解別人的情緒,不能對別人發脾氣,以正面積極的語言溝通。這就導致了我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對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事情全都憋在心里。
說到可以如何幫助我老公走出他的自卑,老師給了方法:你可以他做到某件事情時給予鼓勵,但是不要再提出期待,“所以你可以做得更好”會給他更大壓力。但是,我不是必須得這么做,這是他的責任。我可以理解他各種行為的心理動機,從而不給自己造成心理負擔。但我不一定要承受他行為給我造成的影響。雖然老師只是一兩句話,卻讓我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其實是因為讀了修身養性與溝通方法,卻沒有讀過關于個人邊界的書。堅決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懼怕正面沖突,與非暴力溝通并無矛盾。
相比讀書而言,心理咨詢的成本要高太多了。所以也印證了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老師通過他在這方面的知識,能夠賺600一個小時。如果我能有更多的知識武裝自己,解決自己在心理方面的困惑,就能省這么多錢一次。多讀書,讀好書!
說到壓抑自我的,除了避免人際沖突之外,還有期望達成的人格。經常看電視中的主角,以德報怨、包容萬物。我也期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德高望重的人。身邊有些榜樣約束自己,努力上進,做得非常完美。因此我壓抑自己玩樂的沖動,要求自己達到某個境界,卻發現隔一段時間又是一次系統性地崩盤。老師說,人和人是非常不同的。有些人能做到,她有非常好的基礎。如果你感覺通過意志力,堅持得很辛苦,那可能就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圍,會帶來負面的結果。所以老師建議制定更合理的目標。給大計劃制定小目標,關注小目標會讓人更輕松。感受和體驗過程中的收獲和快樂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堅持。
老師認為:當我們走到三四十歲,我們的資源非常有限。只能通過正確的選擇,盡可能讓自己有所積累。想要徹底翻盤的概率很小。當然事無絕對,這只是他的觀點。也許有的人有堅定的信念,堅持了并且熬過了奮斗中的孤寂與辛苦,最終走到了更高的境界。而我們所有突破性的成長,都是因為遇到困境,咬牙堅持才讓我們蛻變。研究表明,那些讓人懊悔、遺憾的經歷,與人的成熟度密切相關。所以避免打擊就是拒絕成長。
我們不可能躲過所有的負面情緒。即使承受巨大打擊,面對就好了。如果超出了承受范圍,就像昨晚一個同學和我說的,那我就什么也不做,在家帶孩子,那又能怎么樣?他老婆在深圳工作時壓力太大,突然坐火車回家,不做了!她在家休整了很長一段時間。如今她在長沙帶著孩子,一邊工作,生活并沒有垮掉。我以為我沒有父母,沒有退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港灣,就是容許自己放棄全部,只要我快樂就好。
1. 正念:包容情緒,觀察它,描述它,認它流過。
2. 心理功能
3. 個人邊界:這不是你的責任,不可以選擇這么做,但不是必須。
4. 多讀書,讀好書
5. 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
6.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