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結構性大變革時代。
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正在被一種新的東西所打破。
? ? ? ? 成年累月在學校里教書,在教室里上課,這樣一種我們熟悉的工作方式,會一直沿襲到哪一天?
? ? ? 今天,我們請了未來學校建設的專家,一位非常理性的陳博士,她預言:現代的學校教育這艘看起來龐大難以撼動的泰坦尼克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它終將沉淪,怎樣找到一個救生艇?
? ? ? ? ? 一、我們面對的未來:
1.全球化合作與競爭;
2.知識技術和數據的爆炸式增長;知識的迅速更替;
3.大量工作被機器和AI代替;
4.大規模合作創新~
創新是合作的事情,是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
美劇《真實的人類》,強人工智能《一代追蹤》
《未來簡史》。五秒鐘準則
韓國機器人上英語。
《你在教育鏈上鄙視別人家孩子~》
學習的動力(意識,需要,方法)。
我們現有的教育結構正在被拋棄。
? ? ? ? 二、教育不能把技術關在門外
? ? ? ? 趨勢如下
前三個是為老師服務的,進入平板后才開始進入為學生服務。
平板,常態化,多學科。tbl也不算。一人一平板,必須的!
全數據。
理念首先要更新。技術沒有先進理念的引領,會成為落后理念的幫兇。
學而思就是利用放大了家長的育兒焦慮。沒良知的企業走不遠。
因特爾未來教育~《橋》,2012年拍的,項目式學習。現在很多學校已經可以做了。
相信模式轉到設計模式。一次次改進。美國車,淘汰式,日本車,改進式。學生的學習,和日本車相似。
? ? ? ? ? ? 三、技術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1.知識來源的極大豐富。每個學生有一臺筆記本電腦。什么都可以查到。
學習可以隨時隨地發生(泛在式學習)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邊界的消除。
2.知識的外存儲化(大量知識不需要占用~)
中國大學入學考的是硬盤,是過去,美國考的是CPU ~sat甚至避免學科知識,是未來能否成功。
3.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即時準確的反饋。評價:即時的。自適應的(個性化學習任務即時生成),人工智能評價反饋(主觀性題也可以準確評價,如作文批改)。
老師解放出來,把時間放在更有創造性的事情上。
4.與不同的人即時連接與合作。(學習伙伴和資源突破時空限制)。老師不一定成為百科全書,但要充分發掘資源。
? ? ? ? ? 四、? 面向未來的嘗試與探索
Alt School:個性化課程。微信上搜。
High Tech High:項目式學習。
Minerva大學:沉浸式教育。沒有教室,老師在線上。討論時在咖啡館進行。
墻中洞實驗:自組織學習(構筑云端學院)~看演講。
未來全日喜歡大學可能成為少數人的奢侈品。知識技能可以從慕課上學得,但想要學習更多文化的,人格的等東西,需要在大學跟更高素養的導師學習。
V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說到老虎,就跳出一個“老虎”)。
? ? ? 五、未來學校的建設要關注
作為教師,要關注:
關于課堂評價
作為教育者,思考三個終極或核心問題:什么是知識,什么是學習,怎樣學習。
搜~《什么樣的知識會讓你變蠢》。普朗克先生的司機。思考兩種知識。
繪本故事《魚就是魚》。思維局限。
石頭湯的故事。和尚(老師)村民(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帶來資源。
知識建構理論,和建構主義不同。建構主義關注一個人的知識,而知識建構關注的是團隊的知識。
一定要拜讀皮亞杰和維果斯基!!!拜讀~陳博士強調。
皮亞杰:建構主義,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了解學情,個性化學習。
維果斯基:就近發展區。三個圈,自己能走到哪里,搭了梯子能走到哪里,給了梯子也走不遠。我們應該在第二個圈就近發展區有所作為。
學校是個團體學習的地方。
讓學習發生,讓什么樣的學習發生,怎樣發生。
? ? ? ? 轉變對課程的認識
課標和課程是不同的。課程拉丁文原意是跑道,課標是目標,通過跑道達到終點。
課程不等于教材。
形成什么樣的課堂文化?(~老師的引導評價,感謝你剛才的分享給我們帶來了另外一個視角)
點撥啟發式問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不替學生掃雷,總結……
? ? ? 總結:對待技術,要認識到它既是硬實力,又是軟實力。行動上敢于嘗鮮,犯錯,耐心等待。
開校第一次培訓,被洗腦,興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