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你的心還在嗎

“我喜歡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因為干凈而無用”【圖源網絡】

今天要說的是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是今年截至目前讀完的書中最長的一部(26萬字,然而此刻正在碼字的我想到才讀了3/5的80萬字的《源泉》忍不住要哭了)。

《世》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一開始覺得略微有些荒誕,可一旦讀罷幾章便再也停不下來。冷酷仙境與世界盡頭交叉來寫,一開始分明是不相關的兩個世界,最后竟慢慢融合在一起,看的時候內心總忍不住為這種處理方式叫好。明明是很簡單但是又有些抽象的主題,卻被村上用一種具象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不能說不巧妙。

至于兩個名詞所代表的真實含義,冷酷仙境是主人公生活工作的世界,這個世界既兇險莫測,又充滿趣味。世界盡頭是一個高墻小鎮,鎮子上的人都沒有心,平和安寧,但是正如主人公的影子所說,沒有悲傷痛苦也便意味著沒有幸福喜悅,總之是一個“假如為了追尋安寧而來”就必然不會失望的地方。

具體巧妙在何處呢,看到后半部分便漸漸明朗,世界盡頭分明是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按照書中博士的話來解釋的話,就是主人公的意識核創造的世界。正是因為現實生活變幻莫測,科技發展快到無法接受,才在內心深處渴望安寧平靜的生活,正如小鎮上的墻一樣,外面的人無法進去,里面的人也無法出去。而主人公當時的心態,大概也如同小鎮中的獨角獸一樣,這種古老的動物,即使可以接觸到小鎮外的世界,但是一到天黑便乖乖返回鎮子里邊,而主人公即使看起來是在處理外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但本質上并不愿意摻和到那些變化中去。

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未免太過“避世”。于是在書的最后,在世界盡頭,主人公的影子返回到外面的世界中去,而“我”繼續留在世界盡頭尋找失落的心,但并不是待在小鎮上,而是進入小鎮旁邊的神秘森林,在神秘森林里生活的人,都是有心的。有心意味著有痛苦,有快樂,也有記憶。

世界變幻任它變幻,冷酷也任它冷酷,然而守住心,讀懂心,便也無懼了。

書摘節選

我總是確信——或者是出于偏見——在沙發的選擇上面往往反映出人的品位。沙發本身便是一個不可侵犯的堡壘,森嚴的世界,這點只有在好沙發上長大的人才能體會的到,這同成長當中看好書聽好音樂是一回事。一個好沙發生出一個好沙發,一個壞沙發則生出一個壞沙發,無一例外。

我知道好幾個人雖然坐著高級轎車往來奔波而家里放的卻是二三流的沙發,對這樣的人我是不大信任的。高級轎車或許不失其應有的價值,但終歸不過是高級車而已,只要花錢誰都能手到擒來。而買好沙發卻需要相應的見識、經濟和哲學。錢固然要花,但并非只消花錢即可。就沙發而言,頭腦中沒有一個完整的形象,是不可能得到好貨的。

總的來說我是個老實人,明白就說明白,不明白就說不明白,而不含糊其辭。我認為糾紛大部分起因于含糊其辭,并相信世上很多人之所以說話含糊,不外乎它們內心在無意識地尋求糾紛,此外我找不出其他解釋。

死本身并非那么可怕,莎士比亞說過,今年死了明年就不會再死。想來也真是簡單至極。

新的糾紛讓新的絕望感來迎接好了。

“感情有很多側面都不明確。對自己的憐憫,對他人的慍怒,對他人的憐憫,對自己的慍怒——凡此種種,都是疲勞。”

“哪種都叫人糊涂。”

“最后一切都變得稀里糊涂,和轉動各色圓球是同一回事:轉速越快,越是辨不出彼此,終歸一片混沌。”

“有的東西不過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東西等到理解了卻又為時已晚。大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認識自己的心的情況下就選擇行動,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

“心有余悸是好事,這樣人才會變得小心翼翼,免得進而皮肉受苦。出色的樵夫身上只有一處傷,不多不少,僅僅一處。”

世界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任何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一般靜靜沉積在心底。

“我喜歡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她說,“因為干凈而無用,肯定。”

書籍信息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村上春樹

作? ? ? 者:村上春樹

出版時間:1985年

翻 ? ? ?譯:林少華

出 ?版 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